中國與亞洲主要國家的貿易逆差原因分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7日 09:18 商務部網站 | |||||||||
中國與亞洲的進出口貿易關系一直比較密切,進出口貿易額一直占我國進出口貿易額的55%以上。但隨著中國與亞洲貿易關系的不斷發展,近年來,中國與亞洲的進出口貿易出現了逆差的現象,并且不斷增長,這種現象引起學界和中國政府的極大關注。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大的逆差,增長幅度會這樣大呢?本文擬想就這一問題做一分析,通過對原因的分析,使大家關心的問題得到答復。
一、中國與亞洲貿易進出口現狀 1、 進出口額穩定增長 進入21世紀,中國與亞洲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額穩定增長,2003年進出口貿易額達到4955億美元,同比增長36.5%,今年1-5月份,進出口貿易額2455億美元,同比增長36.5%。 2、 所占比重較為穩定 雖然中國與亞洲進出口貿易額穩步增長,但所占的比重卻處于較為穩定的態勢。2000年所占比重為57.7%,從2002年開始一直保持58%左右。 3、 貿易逆差迅速增長 中國與亞洲的貿易逆差近年增長較快。2000年中國與亞洲的貿易逆差90.2億美元,到了2002年則增長到200.1億美元,而2003年則高達503.2億美元。2004年1-5月份中國與亞洲國家的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達到368.4億美元,同比增長82.4%。 在對亞洲的貿易逆差中,主要集中在幾個國家。2003年,日本、印度、韓國、東盟、臺灣省合計對中國的逆差達到954.4億美元.其中,臺灣省對中國大陸的逆差為最大,為403.6億美元,其次是韓國高達230.3億美元。2004年1-5月份,各主要國家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進一步增長。 二、中國對亞洲各主要國家貿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近年中國對亞洲各國出現逆差快速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個國家也各不相同。下面就中國對日本、韓國、東盟主要國家等的逆差原因做一分析。 。ㄒ唬┲袊鴮θ毡举Q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中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始于2002年,當年的貿易逆差為50.3億美元,到了2003年貿易逆差進一步增長,增幅高達192.8%,這在歷史上是沒有的。進入2004年中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仍然以很快的速度增長,2004年1-5月份,逆差金額為48.3億美元,同比增長70.9%。那么,這種貿易逆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1、 日本的貿易保護增加了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日本的經濟持續處于低迷,使得日本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不斷的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日本的貿易保護更多的是體現在非關稅壁壘方面。日本的關稅水平較低的,平均為3%,在關稅方面日本再沒有更大的保護空間。因此,日本更多采取非關稅壁壘手段,比如各種技術壁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綠色壁壘”。比如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有關“農藥殘留”的苛刻規定,就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中國農產品的對日出口。除此之外,在紡織品等方面也有類似的限制。2004年1-5月份,僅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的逆差就高達48.3億美元,同比增長17.2%,與日本在1-5月份總體的貿易逆差相同。 2、投資需求助長逆差 除了日本的貿易保護以外,中日貿易逆差與日本對華投資有著密切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中國經濟的高速遞增長期,日本對華投資曾經連續多年增長速度達50%左右,大量用于投資的機械設備從日本進入中國,導致中國進口速度迅速增長;另一方面,加工貿易出口的平均進口依存度大約為60%。也就是說,在中國制造的加工貿易出口商品價值中,有六成來自進口,只有四成才是真正的出口。因此,中日貿易曾經長時間維持逆差態勢。在中日經貿關系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形成經濟增長、市場需求以及貿易逆差三者之間形成了緊密的聯動性,而這種聯動性在2003年的中日貿易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日本對華投資增長在2003年增長仍然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電動電器設備、鋼鐵、機械、塑料、化學纖維、精密儀器等資本密集型產品是日本對華貿易的優勢產品,這些商品進口在中國從日本的進口中比重合計超過70%,而對日出口比重合計不到1/4。在2003年這些商品的進口快速增長是中國對日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2004年的1-5月份也同樣是這種現象;瘜W工業及相關工業的產品逆19.9億美元、塑料及其制品逆差15.3億美元、賤金屬及其制品逆差23.9億美元、機電產品逆差100.5億美元、車輛及零部件逆差14.3億美元。這幾類商品合計逆差173.9億美元。 3、經濟的發展對日本的一些產品需求量不斷擴大,促進了逆差的增加 近年我國的經濟一直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對日本的一些產品,特別是對高新技術產品的需求量增長很快,高新技術產品進口的迅速增加也是造成對日逆差的一個原因。在科技興貿戰略的過程中,除了鼓勵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外,另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而改造傳統產業的高新技術除了本國研發外就是進口,日本是世界上一流的技術大國,因此在引進技術和進口高新技術產品方面就成為我國的主要對象。2003年我國從日本進口的高新技術產品達到237.6億美元,位于我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首位,占進口高新技術產品總額的比重達到20%。 在與日本的進出口當中,進口這些產品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增長的速度也很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中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的增加。 (二)中國對韓國的貿易逆差的原因 據中國海關統計,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中韓雙邊貿易迅速發展,韓國對華出口額成倍增長,而中國則連年嚴重逆差,并有逐年增加之勢。特別是1998年以來,中國貿易逆差額連年超過當年中國對韓出口總額,截至到2002004年1-5月份,中國對韓國貿易逆差額累計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那么,中國對韓為什么出現這么大的逆差呢?原因何在? 1、 韓國的貿易保護增強 近年來,韓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市場,除了采取關稅保護的辦法外,還采取一些非關稅壁壘的方式阻礙其他國家的產品大量進入韓國市場。這樣使中國的產品出口到韓國增加了難度。首先,目前韓方征收進口調節關稅的27種農產品和輕工商品中,有17種主要或絕大多數從中國進口。受這種高關稅影響,上述產品向韓出口變得十分困難。其次,韓國采取的技術性壁壘嚴重。中國受韓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較大的商品包括:農產品、水產品、畜產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劑、醫藥及醫藥原料等,其中,新鮮水果、豬和牛等蹄類肉產品、藥品(特別是中成藥)等尚無法對韓正常出口。再次,韓國對以上產品進口限制措施主要以檢驗、檢疫和安全標準為主要手段,并在進口檢疫和檢驗上對中國產品采取歧視性政策,如對中國農產品按6%的比率進行抽檢,而對來自美國等國家的同類產品的抽檢率僅3%。這種歧視性措施還體現在韓國對進口中國招標產品的質量和規格要求上,如對保證金交納等問題上采取了十分苛刻的措施。 2、 商品需求結構不同,使貿易逆差不斷擴大 中國貿易逆差主要源于化學及相關產品、機械及運輸設備等兩大類商品進口,如2003年僅這兩類商品的進出我方逆差就達374.2億美元,超出當年我國對韓貿易全部逆差140多億美元。而這些商品又是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必須進口,并且與我國商品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在2004年1-5月份,僅化學及相關產品23.7億美元。 3、加工貿易引起的順差轉移 隨著韓國對華投資的不斷擴大,許多韓國企業將生產和加工貿易轉移到中國。其結果,一是從韓國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后并非全部返銷韓國,造成雙邊進出不平衡;二是產品原產地發生變化,使原與第三國(如美國)的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也就是說,通過外資公司從韓國進口大量的零部件,經過在中國進行加工、組裝成品后,出口到其他國家,使得原來本是韓國出口的商品成為中國出口的商品,使原來韓國的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來,成為中國與這個國家的貿易順差。與此相反從韓國進口的零部件的增加就使得中國對韓國的貿易逆差加大。 (三)中國與東盟貿易逆差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進出口貿易額的快速增長,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逆差也出現快速增長的態勢。2000年只有48.3億美元,而到了2003年則增長到164億美元。預計2004年貿易逆差還將進一步的增加。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早期收獲計劃的實施使中國進口增加 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訂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擬在10年之內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并且規定在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從2004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早期收獲計劃。早期收獲計劃的實施使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近600種農產品實施零關稅(海關編碼中的1-8章),而在這些商品中我國的競爭力弱于東盟,因此早期收獲計劃實施之后,東盟有些國家對我國出口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出現一些逆差。如泰國在2004年1-5月份植物產品對我國的出口1.85億美元,貿易逆差為1.4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26.7%,動物產品也增長了0.42億美元。 2、原材料需求增加進口加快,逆差增大 分析我國與東盟一些國家的進出口商品我就會知道,中國近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口的原材料也在有所增加,并且出現較大的逆差現象。如2004年1-5月份中國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進口的木及制品分別為2億美元、2.6億美元,僅這一項兩個合計逆差就達到4.48億美元。還有礦產品今年1-5月份,逆差就高達19.4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8億美元,同比增長142%。 總之,從上述我們對中國與亞洲主要國家貿易逆差原因分析可以看出,逆差的來源:一是我國經濟發展所需的進出口原材料;二是我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化學產品;三是由于引進外資,使一些國家貿易順差的轉移;四是由于一些國家對我國商品實行的貿易壁壘等。 作者:李光輝 研究員(商務部研究院) 。ㄐ畔碓矗嘿Q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