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警惕國資被“合法剝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7日 03:16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國際金融報記者 安明靜 發自北京 中國國有企業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職業經理人的信托責任 現在國內所謂的MBO是用銀行的錢收購國家的資產
當眾多被冠以MBO以及“國退民進”之名的產權改革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鋪開之時,8月16日,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在北京再次呼吁,目前我們的“產權制度”改革發生方向性錯誤,在有關法律法規缺失的情況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聯合起來正在合法吞噬著國有資產。 信托責任與所有人缺位 郎咸平認為,“所有人缺位”正在被大多數企業利用成為侵蝕國有資產的理論武器。而這個推動中國國家產權改革的重要依據并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 “中國國有企業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不是所有者缺位,而是缺乏職業經理人的信托責任。大部分國企老總沒有信托責任。”郎咸平說。 企業產權的改變,并不能根本解決國有企業經營虧損等問題。郎咸平認為,政府行為應該退出市場,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國有資產就應該退出市場。國有資本的管理者是職業經理人,國家可以高薪聘請他們,但是絕對不意味著他們將企業做大之后就可以將企業據為己有。 變形的MBO “中國根本沒有正確地認識MBO的本質,現在國內所謂的MBO是用銀行的錢收購國家的資產,這是不對的。中國不能做MBO,因為中國上市公司的國有股不是全流通的。真正意義上的MBO應該是溢價收購在外的股份。現在我們變成收購不能流通的國有股,成了MBI(ManagementBuyIn)了,而且還自己制訂價格。” 郎咸平認為,對于優秀的國企負責人,國家可以考慮給其高薪或者通過激勵期權少量的持股,但不能使之成為大股東;另外,也可引入充分競爭的職業經理人市場淘汰機制。職業經理人的信托責任的理念將會透過這種充分競爭的市場機制而逐漸成型。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8月17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