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浙江3000多家民營企業離“家”出走謀求發展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6日 11:01 商務部網站

  3000家浙江企業近日離“家”出走的消息,引起國內不少專家學者和媒體的關注。8月8日在杭州舉行的“浙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上,這一“事件”也成了金融界、證券界專家和企業界人士討論的焦點話題。

  由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名為《從浙企外遷看我省個私民營企業生態環境———關于全省民營企業外遷資金外流》的專題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浙江共有3058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理想系列寫字樓熱租中
走入香港夢想之都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家民營企業外遷(遷出省外),外遷企業對外投資總額226.3億元,外遷企業在省外創造的總產值達453.59億元。

  《報告》表明,中小企業是浙江民營企業外遷、資金外流的主流。在所抽樣調查外遷企業中,原在浙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89.5%,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70.4%,對外投資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82.3%。

  調查同時認為,企業外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浙江的商務成本明顯偏高,發展空間受到限制。

  如何看待如此多的資本外流與企業外遷,這種“出走”會不會造成浙江經濟的“失血”,這是關心浙江經濟的眾多人士最為擔憂的。

  浙江省中小企業局官員認為,應當理性審視這種“出走”。浙江企業“走出去”的比較多,各類生產要素大范圍、大跨度、大規模流動,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結果。從深層次分析,浙江企業“走出去”,除了一些共性因素,也有個性因素。首先,是資本的逐利本性所致。外遷是浙江企業的主動性戰略思想,因為外遷可以降低企業成本、獲取更多資源,有利于企業發展壯大;同時,眾所周知,浙江有著充裕的民間資本,需要向外投資尋求增值,這是經濟規律,也是必然現象;再就是中央實施的宏觀經濟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激發了浙江企業外出投資的欲望。

  “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必定要注重內涵的提升和外延的擴張。‘走出去’應當是浙江企業、民間資本的一種經濟擴張行為。”浙江大學一位教授也認為,對浙江企業的外遷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不能斷然地說是好事或者壞事。他認為,像浙江這樣資源比較貧乏、民間資本比較豐厚、民企比較活躍的地方,‘走出去’,包括資本‘走出去’,肯定是一種必然。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區域之間經濟關系更加緊密、競爭也更加激烈的情況下,發展的一個著眼點,就是要在更大范圍內占用資源、占領市場。現在,浙江企業走出浙江到全國一些地方收購企業、參與開發,不僅企業本身掙到了錢,還為浙江今后的發展積蓄了潛能,促進了浙江經濟與各地的互動。因此,他認為:“不僅要‘走出去’,而且還要更多更好地‘走出去’,去享用全國和世界的資源和市場。”

  浙江省個私民營企業協會秘書長潘立生對民企外遷也持樂觀態度。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浙江企業外遷主要是“增量”意義上的跨地區發展,是去外地創辦新企業,而不是已有企業“存量”的逃離。“就好比水池里的水滿了,從浙江這個資本池向外自然流淌,是正常現象”。

  浙江塊狀經濟十分明顯,傳統產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在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產著數以萬計的“浙江制造”的產品。這些打著“浙江制造”烙印的產品,均來自于星羅棋布的塊狀經濟,這也是浙江經濟的活力所在。浙江經濟界人士認為,由于市場進入門檻低,極易形成過度競爭,部分中小企業由于無法承受日益增長的生產成本而往外遷移,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改善產業內部過度競爭的格局,從而給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同一個行業內企業數量越來越多,生存難度日益增大。”一位民營企業家形象地比喻:企業的生長空間“就像是一只金魚缸,魚多氧氣就少,金魚的存活率就低”。

  事實上,對待企業的外遷問題,浙江省的領導一直持開明的態度,他們在越來越多的會議上提出,要用“浙江人經濟”取代“浙江經濟”概念,浙江要突破發展極限,必須樹立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統一大市場的觀念。“企業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效融入全國生產要素配置的大格局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信息來源:駐新加坡經商參處子站)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球迷關注亞洲杯決賽
雅典奧運FLASH演示
趙薇鄒雪糾紛
廣州新白云機場圖片集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話題-上海與城市榜樣
可愛淘《狼的誘惑》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