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緩國有銀行海外上市是明智之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3日 20:24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李學賓 近來,中行、建行海外上市似有放緩跡象,想必是兩行的股改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難。其實,自國家撥付450億美元強力啟動國有銀行上市后,國家的財政金融體系向金融改革側重的態勢非常明顯,從剝離不良資產到發行次級債,甚至不惜擱置資本市場改革,以換取四大國有銀行在改制上市問題上的更大操作空間,為了說服海外資本巨頭以戰略投資者
但是,如果中行和建行匆忙海外上市又會得到什么呢?即便是四大行通過一系列的整容換到了海外資本市場的入場券,就算是我們得到了百億美元的資本投入,那么這些來得及換臉來不及換心的泥足巨人會不會得到海外資本市場的長期青睞?如果未來經營情況不佳,或是類似于“中銀香港高層震蕩”的事件重現,甚至是臺海局勢緊張引起海外投資者大肆拋售四大行的股票,股價暴跌,會不會造成國有銀行股票被人低價收購的風險?海外市場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極為嚴格,違規成本極高,更何況國有銀行的背后其實是政府信譽,我們可以拿一家企業的信譽冒險,但是敢拿一個國家信譽冒險嗎? 目前的中行與建行雖離上市還遠,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改制措施,在公司治理結構上已經有了長足進步,在政府有關政策的眷顧下,財務和經營狀況亦得到了較多改善,但是,這種改善只是暫時的,還是能夠保持下去,四大行久在溫室中成長,能否順利渡過政策斷乳期,這一切也都是非常不確定的因素。 有著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海外上市之路不是坦途甚至是險途,即便是一場豪賭,也需要在下注之前,仔細掂量一下得與失。四大行海外上市所獲得的融資是一目了然的,但為此付出的巨大機會成本則難以衡量。 既然上市不是目的,也不是萬能藥,改制不到位的上市暫緩也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