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報道·
本報記者 何華峰 香港報道
高盛樣板
高盛進入中國的計劃進一步浮出水面。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這一方案是:高盛付出5.1億元人民幣,捐贈給一個基金,用于填補陷入困境的海南證券的窟隆。作為回報,中國政府批準高盛在中國成立一家占實際控制權的合資投行。
名義上,高盛將在這家合資投行中持股33%,這也是中國現行規則允許外資占股的最高比例。
持另外67%股權是“高華證券”。這是一家100%的中資券商。但實質上,高盛對高華證券有實質影響。高華證券由方風雷、其它投資銀行家和聯想全資擁有,但方風雷的出資來自高盛的貸款,而且高盛擁有一項選擇權,一旦規則允許,它可以收購方風雷在高華的控股權。
《金融時報》透露,高盛向方風雷提供高達8個億的貸款。
今年7月,中國證監會將這一方案上報國務院,得到了批準。知情人士說,中國證監會接著要做的,只是程序上的事情。
高盛以幫中國政府填補券商窟隆的方式,搶先進入中國。這也正是中國證監會和其它部門的一貫思路。
但是,未來如果再有外國投行希望“克隆”這一模式,相信他們會遇到兩個額外的困難:一是中國政府會提高價碼;二是感到威脅的內地券商越來越多地質疑這種模式的公平性。
高盛和方風雷均不愿對此。
德隆能否克隆?
“讓外資買單,這是中國證監會的一貫思路,接下來肯定不止(高盛)這一家,德隆的處置也可能會這么干。”一位知情人士說。
他說,人民銀行在關于德隆的處置上,曾建議證監會,用高盛幫海南證券買單的方式,引入外資投行。
這應是處理德隆問題的眾多方案的一種。德隆的窟隆有多大,至今尚在清理中,德隆旗下曾有三家證券公司———恒信證券、德恒證券和中富證券以及若干信托公司。
“人民銀行不想用再貸款去填這些券商的保證金窟隆。”這位知情人士說,“目前,包括德隆在內,這樣的爛公司有好幾家,人民銀行和證監會希望用市場方式來解決。”
其實,高盛并非第一個吃螃蟹者。在高盛幫海南證券買單之前,這種市場化的方式就已經存在。這位知情人士說,中銀國際在幫港澳證券填窟隆后,進入內地的經紀市場就是一例。
2002年,作為外資企業的中銀國際得以“返鄉”,在上海成立占控制權的合資券商kk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從事投資銀行和經紀等綜合類業務。而其獲得“準生證”的條件,就是收購港澳證券20家營業部,后者在2000年因違規經營、資不抵債和不能支付到期債務而被中國人民銀行撤銷。
一位中銀國際的人士也認同這一說法。
事實上,這種以“填窟隆”換市場準入的思路,并非中國證監會獨有,在銀行業也已屢見不鮮,因此,這應該是中國整個金融當局的整體思路。
新橋投資重新回到深發展即是一例。新橋投資入股深發展的首要條件,就是成為第一大股東,有足夠的話事權,這種模式一開始在深發展遭到巨大的阻力,新橋投資被迫退出。但一年多后,新橋投資又出人意料地重回深發展,原因在于深發展必須填補一些歷史上形成的“窟隆”,而外資中有實力的,又屈指可數,所以最后還是新橋投資。
匯豐銀行入股交通銀行又是一例。交通銀行要補充大量的資本金,只有匯豐銀行才有這個實力和興趣,愿擔這個風險。最后匯豐以144億元人民幣的代價換取交通銀行19.9%的股權,成為僅次于財政部的第二大股東。
兩個額外成本
高盛組建合資企業,成為中國證監會招攬外國投行的一個樣板。但是同樣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的外國大投行們會發現,要“克隆”這一案例是有難度的。
首先,這一方案合法嗎?方風雷已經聽到質疑了。方風雷的回答是:“怎么會不合法呢?”
一位中國證監會的人士也會這一方案的合法性辯護,認為完全合法。
但是,即使從法律上無懈可擊,依然有人質疑這一方案的“公平性”,認為違反了WTO的原則:中國規定外資投行只能占33%的少數股權,以此將他們攔在門外,但是高盛卻曲線地進入了中國。
發出這一質疑的中國投資銀行們顯然看到了高盛的威脅:一家高盛占主導權的投資銀行,可以完全按高盛的模式運作,會比中國目前所有的券商都先進。而且以高盛的品牌和薪水,可以輕易地從中國挖到最好的人才。
而一位業內人士則質疑中國證監會的思路:這是不是意味著,誰有錢,誰就可以搶道,這不公平。
中銀國際的一位人士也說,中銀國際幫港澳證券買單,與高盛幫海南證券買單,有著本質不同,“一個是加入WTO之前,一個是加入WTO之后。”
中國于2001年12月加入WTO,中銀國際的方案應是在此之前談定的。
但是,一位證監會人士則辯稱,這(外資的)錢,是幫中國股民買單,又不是到了官員的腰包里,怎么會不公平?
無論如何,未來的一段時間,利益各方關于公平性的質疑和辯護,可能會構成對這一方案的輿論壓力。對于想步高盛后塵的外資投行來說,可能會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其次,還有這樣劃算的買賣嗎?高盛幫海南證券買單的金額只有5.1億元人民幣。而德隆的窟隆可能有幾十億元人民幣。
精明的外資投行顯然會計算他們的成本與收益。一位投資銀行人士稱,如果窟隆過大,外資投行會覺得不劃算,就不會進來。不過,這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如果外資投行覺得窟隆太大,中國方面可能會壓低價格,或者提出更優厚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