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亞洲經濟一體化躑躅前行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3日 11:57 商務部網站

  亞洲作為地理、文化、社會和經濟相對獨立的地區,存在著加強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性和現實性。然而種種因素導致亞洲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十分緩慢。

  40年前,全亞洲的國民生產總值只占世界的4%,整個地區的總出口占世界總出口的比重不足3%,2000年,前一個數字上升到25%,后者也達到了30%。據預測,到2010年,亞洲國民生產總值占全球比重將上升到33%左右。如此經濟規模的一個地區,顯然存在著資源
中行新上網抵債資產 理想系列寫字樓熱租中
無線精彩 無線雅典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整合、走向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

  四大因素掣肘小國出面主導

  至少有四大因素妨礙了亞洲經濟的一體化。首先,亞洲國家經濟的繁榮并不是因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結果,它不像非洲國家那樣,將地區經濟一體化視作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其次,亞洲經濟合作離不開日本,然而日本的形象又讓其他國家不敢恭維。再次,亞洲地區經濟合作也不像拉美國家那樣,存在著巨大的排他性,各國并沒有被“邊緣化”的緊迫感。最后一點就是亞洲許多國家并不完全信奉自由貿易。然而上述因素在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困境的現實面前,開始發生變化,各國都感受到了加強區域合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由于亞洲的地域、文化和經濟發展差異,由中小國家或集團出面倡導地區合作,易為各方接受。與一般的地區合作,如歐盟,由大國推動并主導不同,近期成功的亞洲經濟合作呈現出小國主導,大國參與的特點。新加坡、東盟等小國或小國集團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發起者和主導者。

  中美日博弈東盟成利益焦點

  日本以及“不在場”的美國對于亞洲經濟一體化的主導權,均熱情極高。對于中日美三國來說,仿佛與東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是最為理想的選擇,于是,東盟就成為三國博弈的利益點所在。

  中國率先與東盟達成建設雙邊自由貿易區框架協議。針對中國的舉動,日本、美國在亞洲采取的是“迂回”戰略,避開中國,愈來愈多地與我國貿易競爭對手締結自由貿易協議。與中國和東盟采取“一對十”的談判方式不同,日、美在參與亞洲經濟一體化過程中采取了各個擊破的方法。它們利用雙邊會談,與不同特點的東盟國家分別談判。按照區別對待的策略,日本已經和新加坡達成JSEPA,目前在洽簽中的主要有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另外,與印尼、文萊等國的雙邊FTA尚處在研議階段。

  新加坡是與美國達成雙邊FTA的首個亞洲國家。截至目前,泰國、印尼已經開始與美國磋商雙邊FTA事宜,美國與菲律賓、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尚處于研議中。還有很多亞洲國家已經表現出與美國簽署雙邊FTA的意愿。這種“催化效應”在亞洲繼續蔓延。日、美的這種區別對待的方式,有利于日、美獲得最大的利益,還使得兩國有能力及時調整自由化的步伐,獲得先于中國與東盟建成自由貿易區的機會。從對東盟的貿易吸納能力來看,日本稍高一籌。據筆者測算,1991年至2002年間,中國進口額每增長1%,東盟5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的出口將增長0.628%,而同期日本進口每增長1%,東盟5國出口增長1.67%;美國進口每增長1%,東盟5國出口增長0.934%。

  20世紀80年代以后,日元升值,日本向東亞國家展開了暴風驟雨式的直接投資。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美國、“四小龍”的對外直接投資則開始全面鋪開。由此可見,對于亞洲國家來說,它們最為需要的是外來資本。中國在對外投資方面,明顯遜于日美。從整個海外投資布局來看,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投資明顯偏少,從而影響了中國對外投資市場的進一步拓展。

  “中國因素”舉足輕重

  在過去10多年里,中國的崛起為亞洲經濟一體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中國對亞洲地區的經濟貢獻率明顯超過日本。中國為亞洲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需求中心之一。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雙邊貿易額和貿易聯系度均大幅提升,表明中國與亞洲鄰國的雙贏局面正在形成,亞洲地區的“中國因素”在加強。

  中國選擇東盟作為亞洲區域合作的第一步棋,是具有戰略高度的。然而由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涉及的層面較多,成果不那么容易達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與東盟建設自由貿易區的進程仍然是艱難的,在局勢日益復雜的情況下,能否快速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的進程,爭取早日達成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對加速亞洲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球迷關注亞洲杯決賽
雅典奧運FLASH演示
趙薇鄒雪糾紛
廣州新白云機場圖片集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話題-上海與城市榜樣
可愛淘《狼的誘惑》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