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勝:步步為營銀行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3日 11:15 證券時報 | ||||||||||
    外表謙遜儒雅的他早年最熱衷的運動是美式橄欖球;     最令他感慨的是在花旗任職期間找被大量裁減的員工談話,我們依然可以從他的神情和語氣中體會到10多年前的黯然神傷;但在1991年香港發生擠兌風暴時,他每晚都能安睡;
    他七年換了六個職位,但他反復強調銀行業的擴張“不可太快”。     王冬勝,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總裁,香港榮譽“太平紳士”、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王冬勝的辦公室看來更象是內地IT業主管的OFFICE———簡單、時尚,這無形中縮短了我們與渣打高管對話的距離感。     在與王交談的兩個多小時里,他臉上始終保持微笑———這里有一個小插曲:記者在媒體會上不知誰是王冬勝,香港同行告知,“那個總在微笑的人就是”。王的著裝和儀態為我們詮釋了一個紳士所應具備的基本元素:禮貌、優雅、謙遜和外向型人格。     管理風格———以人為本     作為2003年香港最佳董事,王冬勝表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人為本”。     王至今難忘的是其在花旗任職期間找被大量裁減的員工談話,我們依然可以從他的神情和語氣中體會到十多年前的黯然神傷。     王冬勝說,當時花旗銀行要減20%的人工,有很多員工要離開公司,作為項目主管,公司要他去執行這個裁員計劃。     “既然公司要這么做,你必須做。如果你不做,會有別的人來替你做。而那個人可能剛到香港,對香港沒有一點感情,他可能會更加沒有人情味。那時候 ,我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上”,王說。為了盡量把壞的影響減低,他和大部分員工都進行了面談,盡量體諒他們的感受。王說:“這個經歷給我的一個教訓是,高級行政人員在作決定的時候,要考慮到其對員工的影響。”     而另一個讓王記憶猶新的片段則是去年的“非典”疫情。王冬勝告訴記者,“非典”疫情爆發消息傳出,渣打立即開會商討對策。有人建議把銀行的疑似病人和與其接觸過的人通通送到醫院去。王冬勝當即反對說:“我們哪有資格讓把別人送到醫院去?”于是,渣打請來了醫務人員為員工進行檢查,并提供預防藥物。     王說,當時公司有很多員工是準媽媽,而一些預防藥可能會對孩子不好。不能吃藥,又害怕傳染,他當時便決定讓所有的準媽媽回家休息10天。為了讓所有員工放心,當時王冬勝還要求公司每天公布生病員工人數及其送院檢查結果。王處處把“人”放在第一位的思維和管理方式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見證香港金融風雨路     王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表示,對于香港,他有著特殊的深厚的情感;而對于屹立在香港銀行業風口浪尖的王冬勝來說,他無疑也是近20年來香港金融業的最佳見證。     “香港金融業在過去20年都在面臨不斷的挑戰”,王對此頗多感慨。他如數家珍地描述道:1982年香港樓宇按揭率達到17%;1983年正逢中英談判和港匯貶值,香港出現了“移民潮”,王回憶道,當年的港幣兌美元由6:1跌到10:1,后來終于穩定至7.8:1;而1987年美國又出現了大股災。     1991年給王冬勝留下的印象特別深———當年樓宇按揭貸款利率高達22%,而香港銀行也出現了大規模的擠兌風波。“幾乎所有的香港銀行都出現了擠兌,壓力很大,我們想盡一切辦法安撫儲戶的情緒,每天都是6點出門10點才回家”,王說,“當時壓力很大,但每晚我都能睡著。”     他說,當時其他銀行每次只給儲戶1-2萬港元的現金,其余金額以支票支付。但花旗銀行是世界性的銀行,如果在香港這么做,其他地區的客戶會對花旗銀行失去信心,所以花旗銀行香港當時決定,客戶取多少,就給多少現金。     對當時的情形,王冬勝記憶猶新。他說:“擠兌是周三開始的,周四情況最嚴重。于是周四晚上,我們在錢庫里照了一張很大的照片———當然,錢庫里裝滿了錢,星期五我們就用這張照片做了個廣告。星期五還是有很多的人排隊取款。于是我們將所有排隊的人安排到我們銀行旁一層控制的樓層里。當時是夏天,非常熱,在這為客人提供冷氣、飲料和小吃,這樣街上就看不到擠兌的人群了,人們的情緒穩定了很多,星期五我們安然度過而且沒有收到任何投訴”。     “1992至1997年香港金融業出現了一個發展較好的時期,但現在很多問題也是在那段時間制造出來的”,王說。在這段時間,除了樓市泡沫外,香港每年的工資平均提高8%-10%,七年之內成本上升了70%。事實上,過去20年來,他一直面對著不斷的困難和挑戰,而1997年的金融風暴則被他視為是最艱難的時期。而隨后幾年,香港金融業又面臨著世界經濟減速和負資產等重重困難。     做金融業一定“要捱得”     王冬勝與香港一起,行過了一道風雨兼程路。溫文爾雅的王冬勝事實上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他沒有金融專業背景(本科、研究生專業都是計算機),但他從花旗一名普通的會計員做到了渣打的高位;他在花旗的時候曾經7年換過6個職位。而其早年最熱衷的運動是橄欖球。     王冬勝表示,對于志于從事金融業的年輕人來說,最需要具備的品質就是“要捱得”(能吃苦)并保持謙虛。     王回憶了自己剛入行時的曲折經歷:“我在美國大學做過一年的講師,回到香港在埃克森化學公司工作,當時在香港有工作做就很不錯了。后來聽說花旗銀行招人,去應聘,結果進了花旗。第一份工作是在會計部。前7年換了6個位置。花旗銀行有一個好處就是,無論你的專業背景是什么,只要你能做就給你機會”,王說。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建立汽車信貸資料庫,把所有按揭過汽車輸入資料庫。當時,很多人買車上牌后,用車牌到一家銀行重復申請按揭貸款。現在香港的信貸資料庫就是從這個汽車資料庫逐漸演變過來的。第三份工作是借貸,而第四份工作是做零售業的按揭貸款;第五份工作是風險管理;第六份工作則是做分行的經理。     不難發現,在王的職場軌跡里,我們看不到任何跳躍式的升遷。而穩打穩扎、步步為營也成了日后由王統帥的渣打銀行的發展風格。“銀行業務的擴張‘不可太快’,企業的借貸每年上升30%,這是有問題的”,王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