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理財能力飽受指責 基金經理集體“語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3日 06:30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自從二季度報告公布以來,基金經理們的日子可說是非常不好過。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渠道上,都可以聽到或看到關于對基金經理們理財能力的質疑。雖然各種指責的聲音來源非常的龐雜,但主題基本就集中在辜負專家理財的美譽上。 與不小的指責分貝截然相反,所有的基金經理們都以沉默面對。由于職業身份限制,基金經理們按照規則只能大隱于世后。基金業績忽上忽下,其實同股指起伏是一樣的正常
其實,以一個季度的時間標桿來衡量基金經理們的理財水平,本身就與專家理財能力需要在長跑中得到逐步體現的原則存在不很合拍之處。如果將考量的時間放大到2001年,不少指責基金經理們的言論就會失去支撐。眾所周知,股市目前的羸弱狀況,是2001年見頂以來的持續。而正是從股指在2001年見頂以后,我國的投資基金業步入了大提速大擴容的發展旅程。因此,將這一時間跨度作為衡量基金理財能力高低的區間,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實證研究顯示,普通投資者投資股市造成的虧損,主要就是在2001年下半年以后發生的。經過三年的羸弱折磨,虧損50%以上的散戶可謂是比比皆是。相反,如果這些自己投資股票的散戶當初選擇投資的是基金,那現在的資產狀況就根本是天壤之別了。因為從2001年下半年以來,投資基金可以說只有賺錢的份,至少在整體上是完全與虧損劃清界線的。 在股市持續羸弱的狀況下,基金得以跑贏大市,離開專家理財的作用,顯然是無法想象的。既然如此,過分指責基金經理們的理財能力,不能不說是缺乏邏輯性思維之下的躁動。(上海證券報 陳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