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電子政務“務實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1日 14:33 《互聯網周刊》雜志 | ||||||||||
第三屆電子政務大會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參會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級政府官員增多了,產品型的參展企業增多了,議題較以往也更為具體和深入。這一切都在表明:理性、務實已經成為了電子政務在2004年的發展基調 本刊記者 陸悅
與以往兩屆大會召開時間選在寒冷的冬天不同,為期三天的“第三屆中國電子政務技術與應用大會”在2004年的盛夏于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屆大會的一大亮點是組織了很多內容豐富的特別活動,如策劃推出“2004中國政府優秀門戶網站調查”、“典藏.2004中國電子政務應用經典案例征集”、“2004中國政府信息主管年會”和“電子政務領域政企高層對話”等,這一系列活動都不同于往年。 在8月3日的大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光召,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大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中國科學院院長助理曹健林等領導和嘉賓都先后發表了講話。這次大會除了得到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部、公安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等34個部、委、局和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響應外,還得到了用友政務、SONY、華為、金山、長城、東方通、北大方正、書生國際、中關村科技等知名IT企業的積極參與。 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專業電子政務展,本屆大會向公眾集中展示了最齊全、最有代表性、最能代表技術與市場方向的電子政務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而除了展出網絡產品、視訊產品、高速寬帶通信技術、網絡存儲等電子政務的最新產品外,作為中國電子政務建設領域的風向標,本次大會也再一次向人們揭示了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電子政務市場進一步分化 展廳一進門就是美髯公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布置了美髯公的一站式申報審批系統、國產辦公自動化集成系統等產品和相應的演示系統。作為電子政務領域的新銳企業,美髯公在2002年、2003年都受到了眾多媒體和公眾的關注,但與前幾年高調的市場表現相反,美髯公在過去一年里頗為低調。會上記者采訪了北京美髯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朱榮輝先生,朱榮輝向記者坦承,目前電子政務的錢并不是很好賺,如何發現新的利潤增長點正成為眾多企業一直思考的問題。 中關村科技的展臺在本次展會上算是比較大的,兩側毗鄰方正和長城軟件的展臺。中關村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提出信息資源整合的IT企業,展臺上CenGRP軟件依然是其力推的主要產品。在大會的“電子政務網絡基礎建設平臺論壇”上,中關村科技總裁朱希鐸在和記者交流時談到了他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的看法,“目前中國的電子政務建設正處于一個徘徊期,不光是電子政務,中國的整個軟件產業都處于徘徊期,向何處去是很多軟件企業都必須進行的探索。剛剛在大連召開的軟博會上參展企業不多,或多或少也是由于這一原因。目前在電子政務領域,不少政府和企業也不知道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什么,而市場將淘汰那些不知所措的企業。”他同時還告訴記者,這次參會的觀眾中,來自政府部門的代表比較多,這說明政府部門也希望通過這次大會發現更好的解決方案,并和業內企業交流探討電子政務的發展趨勢。 北京二十一世紀智能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的展臺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于項目的展示,另一部分則是產品展示,項目主要包括辦公自動化、行政審批、人事管理系統、ERP、GIS等。這是一家以系統集成為主的小公司,該公司總經理李鵬表示對電子政務的發展前景持保留態度,“政府現在已經想明白怎么搞電子政務了,不會再不求效益地投資建設,建成的電子政務能給當前工作效率的提升帶來多大好處,已經成為很多政府機構考慮的首要因素,這說明政府更加務實。”當記者問到公司的主要產品時,李鵬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加密閃存產品,“只有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才能和其他電子政務企業形成合作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李鵬強調,“前幾年電子政務企業一窩蜂地進入相同領域,如門戶、審批、辦公自動化等,惡性競爭造成了普遍的虧損,整體市場環境非常不好,以后的發展趨勢是中小電子政務系統集成商將很難生存,只有那些大的系統集成商才能適應市場,而中小電子政務企業的定位則會變成專有技術產品、組件的提供者。” 參展企業的看法多少折射出這樣一種狀態,即幾年的發展下來,使得政企雙方都更加理性了,市場的分化也不可避免。 政府需求的多樣化 會上頗為引人注目的是開普互聯公司的“開普政通一站式行政許可系統”千萬免費大贈送活動。該公司市場部負責人稱政通系統是國內第一套完全適用于《行政許可法》的軟件產品。早在2002年8月,開普公司就致力于政通行政許可系統的開發,到2004年8月該系統已經成功升級到2.0版本,目前已成功應用于東莞、澳門等地區。開普公司總經理汪敏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開普互聯是一家電子政務基礎平臺提供商,他們的產品涉及到工作流、電子表單、門戶、基礎架構等多個獨立中間件產品,通過靈活的組合可以快速構建網上申報、公眾服務、辦公自動化、一站式辦公等系統。汪敏認為,《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和實施,是中國電子政務領域的一件大事,這牽涉到了很多行政部門的業務改革,政府正在從管制型走向管理型,然后走向服務型政府,這種改變必將帶來更多的軟件系統的變化。 汪敏同時還分析了當前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普遍存在的系統建設推倒重來現象,他認為,管理模式的創新、政府理念的變化,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都是推動系統升級的主要原因,“軟件產品也有自己的使用壽命,微軟每隔幾年也都要推出新的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一般來講,在中國,軟件系統的壽命是幾年一個周期,但系統的更換并不能認為就是推倒重來。”而對于電子政務的發展在近兩年一直徘徊不前的狀況,汪敏認為這是由于近年來政府機構改革的力度比較大,來自政府的應用需求一直處于不穩定狀態,他指出目前這種狀態至少還會持續兩年,到那時真正成熟的電子政務市場才會形成,那時市場的需求會變大,而參與電子政務建設的公司會變少,整體市場的集中度會大大提高。“這里提到的市場需求變大,是對現在很多只觀望而不參與的政府部門而言的,他們是將來潛在的客戶群。” 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主任張令保在“中國電子政務發展規劃論壇”作了題為《政府網站建設的特色和要求》的發言,引起了眾多企業和政府部門的注意,這只是一個基礎性話題,但卻反映了政府部門對電子政務的深刻認識。很早以前,門戶網站的建設就被定義為電子政務的初期工作,但盡管只是初期工作,它卻反映出政府部門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碰到的很多問題。大會開幕前記者曾采訪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政務研究所所長劉連忠教授,他認為,“目前我國很多地區還是以初期工作為主,包括硬件采購,網站建設,辦公自動化,業務系統等。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則轉向以三網四庫、業務流程再造為主。”當提到電子政務系統建設中出現的推倒重來現象時,劉連忠認為目前很多地方確實存在這一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和當時需求不明確、設計不科學有直接關系,但同時他也指出,“最近的行政機構改革對這種現象也有直接影響,很多機構撤銷合并,政策頒布后又廢止,都使以前建設的系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目前很多地方行政審批大廳的建立,以及一網式辦公則代表了行政流程的改革。” 在8月4日下午召開的“《典藏.2004電子政務應用成果集》發布巡回論壇”上,用友政務總經理嚴邵業針對當前的電子政務市場現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電子政務市場極其龐大、參與者眾多,都導致了應用軟件市場的不規范競爭。由于政府各個業務領域與部門之間的應用不盡相同,加之各地方政策規劃的差異,應用軟件廠商很容易像散沙一般,而追逐短期利益更使得電子政務難以健康發展。因而有實力廠商的盡早出現與競爭格局的快速明晰,將會以極大的穩定性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引導電子政務建設納入健康軌道,真正實現電子政務為公眾服務的目標。” 討論與反思 經過幾年的發展,許多企業都認識到了電子政務逐漸走向務實的趨勢。北京九城口岸軟件科技有限公司CEO王雙認為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向既注重監管又注重服務的方向發展。現在有一個說法叫管理服務型政府,既要把監管做好,同時要服務公眾。我想這可能會變成近期電子政務發展的一個焦點或特征。前一輪大量投資涌入電子政務領域之后,政府和企業都有了一個冷靜的思考。這種思考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對所謂電子政務建設績效的思考, 過去我們常常聽到重建設、輕成果,重投資、輕應用等呼吁,不過現在很多企業和政府部門都已經開始在反思這個問題了,就是應該怎樣去評價一個電子政務項目的投資是值得的,是達成了它的目標的?盡管很多政府部門在投資電子政務的時候,也強調過服務和監管的問題,但是這筆投資是不是真正能夠換來好的結果呢?很難確定。所以對績效或者效能的評價現在變成一個思考的焦點。” “第二個反思則來自于對決策的思考,這里面牽扯到三個角色,一個是政府,一個是公眾,公眾實際上包括老百姓和企業,因為都是和政府打交道的,第三個就是企業,這里特指電子政務IT企業。這三種角色到底都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我想可能又要引起參與電子政務工程的所有人的反思。過去大家采取這樣的做法,我想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在運作一筆工程或者項目的時候,有一個標準的作業流程,但這種做法有可能把整個電子政務工作引入一種誤區,可能會產生一種負面作用。” 王雙提出,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在整個IT行業里面,企業和客戶打交道的時候,或者說跟政府這樣一個特殊客戶打交道的時候,自然形成了一種奇怪的做法,由于這兩個原因,人們對政府、企業、公眾這三個角色之間的關系產生的認識,有一種狹隘性。這種狹隘性體現在什么地方呢?公眾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基本是這樣,電子政務是政府的事情,老百姓只有接受,在這里民眾是沒有話語權的,只是一個看客,這是公眾和政府之間的關系,而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則是一種單純的買賣關系。 2004務實年 不難發現,參會的政府信息化部門負責人變多了,中國的電子政務市場經過兩年的高速發展和無序競爭,政府變得理智,政務工程建設開始講求績效了,但由于當前政府行政改革變動比較大,制度法規頒布和廢止的比較多,政府的信息化需求也變得很不穩定,這也成為電子政務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2002年,電子政務的發展熱潮吸引了眾多IT企業投身于此,鼎盛時期幾乎家家IT企業都要搭上電子政務的快車,但很快大部分企業都發現,電子政務領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有利可圖。有的在競爭中被擠垮、被收購,有的則抽身離開了電子政務領域,剩下的企業則在苦苦尋找自己的定位,大的企業依然能夠在集成上盈利,而小的企業則紛紛轉向專有自主技術產品,現在看來,做應用中間件的企業活得很好,部分甚至達到了100%的年增長率,而那些只注重眼前效益,在電子政務熱潮中只顧跑馬圈地的企業,是項目就做,并不注意積累核心技術,則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2004年是電子政務的務實年,電子政務的幾個當事方都不再那么“盲目”,政府不再揮金如土,企業也不再見項目就做,兩者都在考慮收益了。而作為電子政務的最終使用者和受益者—公眾,也開始關注電子政務的發展,公眾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政務信息公開和與政府部門的交互上,信息更新的及時和反饋的快捷成了評價政府行政效率的主要指標。 幾年來電子政務的發展熱潮還催生了專業電子政務雜志和網站的發展,同時也產生了一批以電子政務培訓為主業的機構,中科院軟件研究所電子政務培訓咨詢中心就是典型代表。據了解,他們最初以電子政務的培訓教材為切入點,并開發了自己的考試系統。雖然國家還沒有出臺電子政務的培訓認證,但他們已經開始和很多地方政府合作,共同開展認證培訓工作。這家咨詢中心同時希望能夠建立電子政務系統的專業評測機構,因為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公認的評測機構,很多系統的優良與否無法判別。不過隨著國家標準工作的展開,政務系統也必將會趨于標準化,也會更有利于評測。 經過幾年的熱潮后,電子政務開始走向務實,雖然企業不再能輕易獲利,但對于整個市場的建設來說,卻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