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紀中:走過奧運50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1日 09:22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陳墨 實習生 吳雪林 “中國申辦奧運成功了,我就是死也能瞑目了!” 說話間,魏紀中難以抑制自己激動的心情,臉上充滿了心愿得償的滿足。而這一刻,已經是中國申奧成功的4年之后了。
魏紀中是資深的體育外交家,新中國50年奧運史的參與者和見證人。許多人最早聽說魏紀中就是通過奧運!扒爸袊鴬W委會秘書長”、“前中國奧委會副主席”、“2000年奧申委秘書長”、“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執委”、“2008年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委”,這一串長長的頭銜向人們展示了魏紀中和奧運的不解之緣。 的確,魏紀中的一生注定是與奧運不可分割的。奧運百年,魏紀中便親身經歷了50年。而這50年,也正是新中國走向奧運的50年。從抵制,到參與,再到申辦奧運會,中國的奧運之路充滿了崎嶇。在這條曲折的奧運之路上能清晰地看到魏紀中的足跡。 和奧委會“打架” 1954年,18歲的魏紀中考入南京大學學習法國文學。而在校期間還因為技術出色,打進了江蘇省排球隊。作為一名運動員,那時的魏紀中還沒有很強的參加奧運的意識,也根本沒有預料到自己以后一生的事業都要和奧運打交道。 1958年,魏紀中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前身)工作。 “我當時的工作就是和國際奧委會‘打架’”,魏紀中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當時,新中國的體育事業剛剛起步,參與奧運會、到國際上去展現自己也是體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由于歷史原因,當時,臺灣當局仍然是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成員。國際奧委會雖然同意新中國參加奧運會,但同時也不反對臺灣以一個國家的身份參加。 “他們這是在搞兩個中國,我們當然不同意!蔽杭o中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由于我是學外語的,英語、法語都能講,所以每天的任務就是和委員們談判,其實就是打‘嘴架’,說他們是美國人操縱的政治工具! 然而,“打架”并不能解決問題,中國還是和奧委會斷絕了關系。中國決定“另起爐灶”對抗奧運會。于是,1963年,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在印尼總統蘇加諾的牽頭和中國的推動下在雅加達召開。但是由于各國代表團的水平有限,運動會并沒有取得預想的成功。而且,由于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國際因素,在舉辦了第一屆以后,“新興力量運動會”無疾而終。 “最好的朋友” “直到現在,薩馬蘭奇仍稱呼我為‘朋友’、‘最好的朋友’,而且國際奧委會的許多委員和我們也是不打不成交,都成為了朋友。”魏紀中說。 1974年的中國仍然沒有走出文革的陰影。然而,臨時出山主管經濟和體育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卻給中國的奧運之路提出了新的政策:和國際奧委會對抗是不明智的。我們更應當積極謀求進入奧運大家庭,同時把臺灣當局趕出來。 于是,魏紀中又和同事們一起走上了漫漫談判路。中國代表團開始和國際奧委會委員一個挨一個地談話。就在當年,魏紀中在西班牙第一次見到了薩馬蘭奇。當時的薩馬蘭奇還是國際奧委會的秘書長,正準備競選主席。聽到中國代表團的來意,薩馬蘭奇出人意料地一口答應下來,既同意中國參與奧運會的要求,也認為臺灣應該出去。然而,薩馬蘭奇的爽快并不是無條件的,他要求中國支持他競選奧委會主席。對于中國代表團來說,答應薩馬蘭奇的要求其實就是“空頭支票”,中國連正式成員還不是,又怎么支持薩馬蘭奇的競選呢。然而,正是在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魏紀中為中國人兌現了幫助薩馬蘭奇的承諾。 1980年,薩馬蘭奇在莫斯科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由于當時蘇聯入侵阿富汗,剛剛加入奧運的中國和許多國家一道抵制了這屆奧運會。而為了實現當初對薩馬蘭奇的承諾,中國派出了魏紀中等四人協助薩馬蘭奇。 沒有投票權的中國代表實際上并不能為薩馬蘭奇做什么。怎樣兌現承諾,成了擺在魏紀中面前的一道難題。 既來之,則安之。魏紀中硬著頭皮找到了曾與其有過一面之交的薩馬蘭奇,告訴他自己是來支持他競選的,隨時聽從他吩咐。 就這樣,魏紀中成了薩馬蘭奇的“跟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著中國人的承諾:每天早上8點整,魏紀中就等候在薩馬蘭奇的辦公室前,等待薩馬蘭奇分配一天的工作。一天下來,魏紀中干的都是別人不愿意干的事情,跑腿送信的雜事全被他一人包攬了。每天晚上,只有薩馬蘭奇宣布這一天的工作結束了,魏紀中才匆匆趕回住處。 有一次,薩馬蘭奇讓魏紀中幫忙送一些文件給一位奧委會委員,魏紀中在那人門口等待了5個多小時,才把東西送到。薩馬蘭奇知道了這件事情非常感動,說中國人很負責,中國人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任勞任怨的魏紀中給薩馬蘭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這種印象不只是對魏紀中本人的,也是對全體中國人。一句“最好的朋友”把中國和國際奧委會的關系推上了新的階段。 “傷了人民的心” “我們做什么事情成功與否就是看人民是否滿意。老百姓高興了,這件事情就成功了,否則就是失敗的!碧岬缴贽k2000年奧運會,魏紀中至今還難以抑制住自己激動的心情:“第一次申奧的事,我沒辦好,傷了老百姓的心! 1986年,魏紀中升任中國奧委會秘書長,負責和國際奧委會的全面合作,其后主持、參與了2000年奧運會的申辦工作。 1990年,當時的北京正在主辦亞運會。魏紀中和體育運動委員會的其他官員陪同鄧小平參觀了亞運村和奧林匹克中心。鄧小平非常滿意所看到的一切,他問大家說,這些設施建得很好,舉辦奧運會也差不多了,你們有沒有膽量辦?在場的人們默默記住了這句話。 在北京亞運會閉幕式結束后,北京市和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們聚在一起,說起了小平的談話。魏紀中和在場的所有人都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群情激動,于是申辦奧運提上了議事日程。 由于對困難考慮不足,魏紀中在進入了申辦程序后就感到了巨大的壓力。當時,正值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形勢對社會主義國家申辦奧運會非常不利。中國在國際事務上孤掌難鳴,一些國家的領導人甚至直接出面公開反對中國主辦奧運會。 這時的魏紀中已經預見到申奧成功的希望渺茫,但是仍然沒有放棄。60歲的他還要像年輕時那樣一個一個地找委員們說明、解釋、辯論。無論到哪里,中國代表團第一件事就是召開記者招待會,向世界說明中國的真實情況。 眾所周知,北京在最后的投票中以2票之差敗給了悉尼。那一刻,魏紀中沒有太大的失望和傷心。因為作為申辦工作的組織者,他經歷了一路的艱難坎坷,他知道失敗幾乎是必然的,而這將近一半的選票已經是來之不易了。然而,料到失敗的魏紀中并沒有料到中國的老百姓對申奧的成敗是那樣在意。 “我把事情辦砸了,我傷了老百姓的心!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讓人難過的嗎?”時間并沒有帶走魏紀中的內疚。那一刻,別人傷心難過是為了申奧的失敗,而魏紀中的痛苦則來源于深深的自責。 心愿得償 “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我非常高興。我覺得自己有交代了,因為這回老百姓終于高興了!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有關方面本想讓魏紀中繼續擔綱,而他卻婉言謝絕了:“我不參與是因為我不想讓人家看到敗將的面孔。換一批新人,給人家一種新的印象,這樣對方才能把以前的爭論都忘掉,把我們的失敗忘掉! 這樣,魏紀中的工作從臺前轉到了幕后。他利用自己的外語能力和工作經驗幫助代表團修飾、校對發言稿,字字考究,句句斟酌。同時,也組織完成了北京奧運會的預算和市場開發計劃。 魏紀中雖然沒有工作在第一線,但也全程參與了北京的申辦工作。正如1993年預見到申辦失敗一樣,2001年夏天的魏紀中預見到了北京的成功:“一到莫斯科,奧委會的委員們往往不請自到,主動找北京代表團談話。憑直覺我就知道,此次一定能成。” 在莫斯科,中國中央電視臺要請一位申奧代表團專家為投票當天的現場直播做解說。沒有人愿意去,因為是成功與否,誰也不能確定。最終,魏紀中來了。 面對著全國的電視觀眾,魏紀中信心百倍。 “我的現場講解把握住一點,就是調子一點點的上揚,要讓觀眾們的情緒在公布結果的那一刻達到最高。每個城市做過陳述報告,我都會加以肯定,但也指出各個城市的不足之處! 到過現場或看過現場直播的人們想必記得,北京的陳述報告完畢,現場委員們提出了創紀錄的13個問題。“這下是不是不行了,委員是對北京不滿,對我們有意見?”熱心觀眾的電話打到了莫斯科的演播室。 而魏紀中則對結果更有信心。他告訴觀眾,問題越多說明委員們對北京越關注、越希望了解北京,而且許多問題本身就是代表了他們的希望。 不出所料,北京申辦成功。當中國人在歡呼雀躍的時候,早已預料到結局的魏紀中卻十分平靜。 魏紀中說,他最喜歡看申奧成功那天天安門廣場上人們歡慶的場面,因為在那一刻他真正被感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