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改革從“軟肋”入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1日 08:15 上海證券報 | ||||||||||
    中國工商銀行管理層十分清楚,股改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大力推進公司治理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以及盡快徹底地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     眼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入了突破體制障礙的新階段,今后幾年,其產權改革、股份制改造將邁出大的步伐。作為商業銀行經營中長期和本質的問題,公司治理和全面風險管理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貫穿于整個管理和經營過程。
    基于這樣的認識,中國工商銀行正在進行的綜合改革,便有了全新的內容。     2400頁報告直指"軟肋"     工行聘請的普華永道公司完成的《內部評級法工程整體規劃項目》日前通過了驗收。在這份長達2400頁的報告中,工行未來8年公司治理機制和全面風險管理改革的整體規劃被設計得清清楚楚。此外,普華永道還為工行逐年設計了實施路線圖,從而使工行先前提出的建立一套現代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目標輪廓,也變得清晰起來。     報告指出,同其他國有商業銀行一樣,工行現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這種治理結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實行行長負責制,無論在總行還是在分行,各級行長集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內部審計數項責任于一身,這種結構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缺乏有效的權力制衡和監督。另一個特點是,總行政策制度實行各部門的條條管理,業務經營上各分行則又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全行的戰略和政策難以從上往下垂直貫徹,信息則難以從下往上真實反映,條塊之間的矛盾突出。隨著國有銀行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變進程的不斷推進,這種治理結構的瓶頸作用日益明顯。     據介紹,對于現行結構的矛盾,工行自1999年以來在業務管理線、風險管理線和內部審計線三大領域已經進行了若干重大改革,如組建市場營銷部門、風險管理控制逐步向總行集中、按區域派遣內部審計特派員制度等。但這些在舊體制基礎上的修修補補,并不能彌合原有的治理結構與建設現代商業銀行目標之間的巨大差距。     其實,正是為了徹底扭轉這一局面,工行領導層才下決心引進"外腦"。經公開競標,2004年2月普華永道正式受聘對工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現狀環境進行診斷分析,并且為銀行建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設計目標環境和路線圖。     工行有關人士介紹說,除董事會、CEO及其下屬委員會外,普華永道為工行設計的公司治理目標結構包括業務、風險管理、后臺支持和內審四個部門。該治理結構設計體現了四大原則,即權力制衡和監督,明確風險承擔責任制,獨立的風險管理職能,各條職能實行垂直管理。     對于普華永道的這份報告,工行認為是為其"度身定做"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這從其實現公司治理轉變的三個步驟就可看出:首先,建立獨立于各業務部門和各分行的風險管理線和內部審計線,并由總行實行垂直管理,為股份制改革創造條件;其次,工行在董事會和CEO兩個層面將建立其相應的決策委員會,完成股份制改造,并達到上市的條件;在更長的時間內,工行業務線將實行垂直管理,目前以各分行為主的經營核算將過渡到以各條業務線為主的核算體系。     打造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對于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工行行長姜建清認為,經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比資源投入更重要的發展動力。他認為,大多數的信貸風險都是在經濟周期高漲期過后才顯露出來,如果沒有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制約,為了解決歷史問題,力求快速增長貸款,同時又管理薄弱、內控松弛,結果貸款增長帶來的收益遠不如新形成的風險大,這樣的增長等于是給將來造成更大的風險。這種模式不轉變,舊的歷史問題解決了,還是會累積起新的問題,工行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商業銀行。因此,工行一定要徹底轉變增長模式和經營方式,把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真正建立起來。     工行所稱的全面風險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指風險管理戰略必須與銀行的業務戰略相適應。據悉,未來十年,工行的全面風險管理首先將從完善風險管理戰略入手,通過三個主要環節制定和實施風險管理戰略:一是根據銀行的風險偏好,測算特定業務戰略所需的資本金數量。二是根據所需資本金數量建立相應的授信限額體系,通過控制該限額體系的執行,進而將業務風險控制在銀行確定的風險偏好內。三是對各條業務線進行風險調整的績效考核,評估和優化風險戰略的實施效果,以平衡風險、收益和增長三者之間的關系。     此外,全面風險管理還要求風險管理組織、流程、工具和系統必須服務于風險管理戰略的實現,而風險治理結構則需要相對穩定。據介紹,工行未來在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框架建設中,除了在董事會、CEO兩個層面分別設置負責風險管理的委員會以外,還在首席風險官下設立風險戰略部門、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市場風險管理部門、操作風險管理部門、合規部門、信貸檢查部門等。其中風險戰略部門負責全行范圍的風險政策、標準的制定以及工具和系統的開發,該部門的工作是實現全面風險管理的制度基礎。     普華永道的報告還將信用風險管理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報告根據"阻力小的先行、具備條件的先改"的原則,設計了不同階段的過渡方案,有利于在推進改革的同時保持業務的平穩發展。     股改必過"三道檻"     盡管上市并非其終級目標,但是對歷史包袱沉重的工行來說,通過改制上市進行財務重組,無疑將對其正在大力推進的公司治理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發揮強有力地促進作用,并提高其"變法"的速度和效率。     工行管理層十分清楚,股改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盡快徹底地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這些歷史問題歸納起來就是三點:不良資產要核銷、撥備要提足、資本充足率要達到8%以上。據測算,今年末工行的不良貸款率能夠下降到18%以內,整個不良資產的比例能夠下降到13%,核心資本充足率可以達到較高的水平,但資本金仍然嚴重不足,風險撥備的覆蓋率也很低。從2000年至2004年上半年,工行經營利潤連續大幅度增長,累計實現1900億元左右,這些利潤中近90%都用來提取風險撥備和消化歷史財務損失。但由于缺口太大,仍然與上市要求有著較大的差距。工行有關人士估計,如果沒有任何外來的幫助,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工行用6年的時間,可以徹底解決不良資產的問題,撥備覆蓋率達到100%,資本金達到監管標準,同時盈利能力很強。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家商業銀行,工行在金融體系和市場經濟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工行改革的成敗是整個金融體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     事實上,無論是有關主管部門還是監管當局,一直都密切關注著工行的改革進程。可以預見,一俟啟動,根據公司治理規劃,如果在補充資本金和處置不良貸款方面得到適當的政策支持,工行將可以在3年內全部解決不良資產、風險撥備和資本充足率三大歷史問題,如期進行股改,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