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示范農業保險西歐模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1日 05:1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黃英君 據不完全統計,歐盟的預算每年約為1000億歐元,其中用于農業補貼的費用約占一半。歐盟對于農業問題的關注可見一斑。尤其是在西歐的一些國家,盡管農業產值與美國相比仍有一段距離,但是,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些國家的農業發展。
人們較為熟悉的西歐農業保險模式應該是政策優惠模式,有時也稱為民辦公助模式。這種西歐模式由相互競爭的互助保險社和商業性保險公司承辦農業保險,政府不直接參與農業保險的經營,但對農業保險給予稅收等政策優惠。 一些歐盟國家,如德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主要采用這種模式,大洋州的澳大利亞也采用這種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農業互助合作保險組織依附的基礎是各種農業生產者合作組織,其中以德法農業互助保險的做法比較典型。其中,法國的經濟作物煙葉互助保險的經營最引人注目。法國政府對各種形式的互助保險從法律和財政上給予大力支持。 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開始由互保協會辦理農作物雹災保險。19世紀中葉,法國農業曾歷經危機,一些農業行會組織應運而生。辛迪加、合作社和相互保險組織加強了與農村社會的聯系,試圖滿足農民的不同需要。 到了1979年,幾乎每個村都有互保協會,政府對互保協會及再保險機構,定期給予補貼。法國的農作物雹災保險,70年代末最高保額有127億多法郎,賠付率為78%。農作物雹災保險的興辦,逐漸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甚至遠涉重洋而被傳到了美洲。 西歐國家對農作物保險開展較早,德國于18世紀就有農作物雹災保險,原因就是雹災危險比較普遍,幾乎每年都要發生十幾次,對農作物的損害很大,農民為了穩定生產經營,取得適貸地位,解除農業生產投資的后顧之憂,強烈要求保險。 而政府為減少災后財政負擔,對舉辦農作物保險也十分關注。德國在18世紀就有農村互保協會承保農作物雹災保險,以后又有較大的互保協會集資的合股公司承保農作物雹災保險,解決非會員投保和再保險承擔分保責任。 與法國采取的方式相似,德國以小型互助合作保險為主,這種組織沒有資本股份,成員間按比例支付損失份額。德國政府對互助合作保險予以扶持,如發放補貼、提供再保險,特大災害賠償時由國家財政予以支持。 到20世紀70年代初,德國的農作物雹災保險單已有50萬份,保費收入高達9800萬馬克,賠款8200萬馬克,賠付率為84%。1978年,承保面積已有360萬公頃,保險金額為100億馬克。 到20世紀40年代,為了扶持農業保險行業的發展,政府加大了干預和支持力度。政府對互助機構進行了聯合、合并,并成立了中央的互助保險機構。很多保險集團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發展,并且根據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不同發展階段推出了相應的保險服務。 為了加強承保能力和更好地分擔風險,1966年法國在大區范圍內還創立了再保險機構,眾多的地方互助保險合作社由大區社再保險,大區社又由中央社再保險。1980年以后,為了防范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風險,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在大學和有關部門逐漸出現了專門從事農業風險科學研究的機構,政府投入巨資進行資助研究。 另外,保險公司在險種的設計和風險選擇、差別費率區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通過特定的風險責任選擇條款設計來謀求社會效益的平衡。1984年,法國政府建立農業災害基金,對互助保險組織不能承擔的風險損失,給予補貼性補償。 1986年,法國成立了農業相互保險集團公司,專門經營農業保險及其相關業務,集團公司根據農業保險市場特點,在險種設計上按市場和保戶的需求,并通過自然和經濟兩個區域因素設計一攬子保險吸引保戶。集團公司將農業作為一個系統進行承保經營,范圍可擴大至人身保險。 到目前為止,該集團凈資產達45億歐元,保費收入122億歐元。這種通過成立國家保險公司獨立經營農險業務的方式極大地促進了法國農業保險的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西歐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目前,歐盟許多國家正在考慮改變這種制度模式,建立類似美國、加拿大模式的農業保險制度。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8月11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