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年前上馬乙醇項目以消化存糧的“糧變油”產業政策,將因為糧食短缺問題而遭受重大挫折。這一狀況,也令那些前幾年匆匆進入乙醇產業的企業頗感痛苦。7月16日,國家糧食局常務副局長朱長國表示,中國2004年糧食產量可能達到4.55億噸的目標,糧食短缺為3750萬噸。9天之后,在江蘇高郵招商局工作的黃先生,便明顯感受到了糧食緊缺對乙醇產業的影響。這一天是7月25日,備受社會矚目的《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簡稱《決定》)問世,讓黃先生的工作節奏突然放緩。在《決定》所附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
目錄》里,乙醇招商項目審批權仍未下放。“不管產量多少,必須由國務院核準。”黃說。這也意味著,他一直跟蹤的當地年產3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在沒有得到國務院核準前將無法實施。不只是江蘇高郵。包括山東滕州、廣東遂溪、安徽宿州、新疆奎屯、寧夏賀蘭等地,全國各地多處燃料乙醇項目都將放慢步伐。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對《財經時報》透露,“未來三年內,中央政府都不會同意再上新的燃料乙醇項目。”消化多余糧食燃料乙醇被認為是一種環保的新能源。它和汽油以1:9的比例,混合成車用乙醇汽油,目前以玉米原料為主,約3.3噸玉米可產出燃料1噸乙醇。熟諳其催生過程的圈內人士向《財經時報》介紹,200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視察河南,為當地玉米過剩深感憂慮。當時全國都存在糧食過剩情況,1996年到1999年糧食連年豐收,其中有3年產量超過5億噸。在產大于銷的情況下,為防止谷賤傷農,中央政府開始推行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實行“敞開收購,封閉運行,順價銷售”的糧食流通政策。在這一背景下,全國糧庫爆滿,最高時存量達5300多億斤。地方酒精生產企業抓住糧食過剩的“歷史機遇”,向原國家計委和國家經貿委打報告,建議推行乙醇汽油消化多余糧食。以河南天冠集團總經理張曉陽、黑龍江華潤酒精總經理岳國君動作最快。天冠集團前身是河南南陽一家有63年生產經驗的酒精廠,而華潤酒精由香港華潤集團投資,2001年即有了國內首條10萬噸燃料乙醇生產線。報告由國家經貿委呈送國務院。知情人士透露:“總理非常重視,先后7次詳細批示,支持試行工作。”總理批示后,各部門進展很快。2001年,原國家計委、經貿委正式開始在上述兩公司所在地——河南南陽、鄭州、洛陽和黑龍江哈爾濱、肇東等五地,試點推廣車用乙醇汽油。之后,試點范圍擴大至9個省份。為了避免惡性競爭,政府圈定了銷售范圍。在發改委2004年下發的《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工作實施細則》里,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公司的10萬噸燃料乙醇全部在本省使用;吉林30萬噸燃料乙醇在本省銷售10萬噸,其余20萬噸調往遼寧銷售;河南30萬噸燃料乙醇在本省銷售13萬噸,其余17萬噸調往湖北和河北13個地市銷售;安徽32萬噸燃料乙醇在本省銷售10萬噸,其余22萬噸調往山東、江蘇和河北14個地市銷售。國家的規劃是,到2005年年底,在上述省、市所轄區域,要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乙醇汽油使用量達1000萬噸。市場陷入困局然而,推廣情況并不理想。2003年燃料乙醇銷售出現了急劇萎縮現象。以年產量10萬噸的華潤酒精為例,當年燃料乙醇銷量只有區區6000噸左右。第一批試點城市的推廣不是很成功,主要原因是遭受到消費者的抵觸。例如,在使用乙醇汽油前,要對汽車發動機進行一次清洗,費用在100元左右;由于乙醇易揮發、燃燒值低等原因,比起普通汽油,汽車的耗油量會略有增加,等等。按照企業說法,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的耗油量只多1%,但部分出租車司機使用后的體會是:一輛晝夜倒班運營的出租車,每天平均要跑400公里左右,全天的燃油費用要比以前高出25至30元。乙醇汽油的流通路徑是從乙醇生產基地加工生產出來后,輸送到專門的混配中心與汽油進行混配,再進入中石油、中石化的銷售渠道。為了加強推廣,盡管乙醇汽油的成本高于普通汽油,在試點地區,乙醇汽油與普通汽油在市場上實行的是同樣價格。在試點城市,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大多在提供普通汽油的同時,也提供車用乙醇汽油。在哈爾濱和鄭州,市區范圍內的加油站則只銷售乙醇汽油。但許多司機寧愿繞遠路,也要去郊外加普通汽油。中石油人士向《財經時報》介紹,批發乙醇汽油,每噸比普通汽油要少賺400多元。這讓加油站的利潤下滑非常快;換言之,推廣乙醇汽油本身就缺乏經濟動力。強制推廣受挫一些地方政府還出臺了強制推廣的策略,其中吉林省最為典型。吉林省是世界著名的玉米主產區,產量約占全國的1/8。強化乙醇汽油的推廣,可以延伸玉米的產業鏈,就地解決玉米轉化問題。2003年10月吉林省第一批燃料乙醇正式出廠。為了避免不被市場接受的尷尬局面,政府通過了《吉林省銷售和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暫行規定》,要求加油站和其他單位及個人,購入、銷售、自用不含乙醇或乙醇含量在10%以下的車用油料;拒不改正的處以2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直到其履行相應的義務。2003年11月,吉林在全省正式封閉運行使用乙醇汽油。但在全封閉運行和高額罰款下,吉林省的乙醇汽油仍不能完全占領市場。在乙醇生產所在地吉林市,盡管天然氣改裝費用每車高達4000元,但全市1萬輛出租車,仍有3/4以上已改用天然氣。據悉,吉林省的日汽油消耗量約為2400噸,而目前乙醇汽油的銷售情況僅為1400噸左右,乙醇項目日產量則高達5400噸,嚴重過剩。糧食不再過剩當乙醇汽油過剩之際,糧食卻已不再過剩。這也直接造成乙醇汽油的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時,國家通過上馬乙醇汽油來消化多余糧食的產業政策,也受到挑戰。據專家估算,生產1噸乙醇要耗費3.3噸玉米。2004年玉米行情走高,一噸市場價約為1200元,如此,僅原材料價格就達到3600元左右,而目前1噸成品93號油的市場價僅在3200元左右。國家對乙醇汽油生產企業的最直接的支持是價格補貼。據市場人士介紹,每生產一噸需補貼1000元。這相當于政府將補貼糧食庫存的財政支出轉移到乙醇生產。在全國糧食自2000年起連年減產、退耕還林等政策深入開展的形勢下,糧食過剩已成為歷史。據估計,2004年中國糧食短缺為3750萬噸,同時,全國退耕還林計劃為713.33萬公頃。退耕還林工程在吉林省的推進尤為迅速。吉林在全國率先提出將20度以上坡地全部停作退耕,這部分耕地達166萬畝。這樣的力度無疑將繼續影響玉米播種面積,進而影響燃料乙醇的原料供應。吉林省糧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笑然介紹,現在燃料乙醇的生產不再使用庫存陳糧,而改用新糧。在當地乙醇工廠玉米收購高峰的3月,排隊賣玉米的隊伍長達兩公里。投資燃料乙醇漸趨謹慎造成ST寰島巨虧年報進而被交易所公開譴責的直接原因,正是對燃料乙醇項目的投資失誤
在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之后,企業已經發現進入燃料乙醇項目是一大錯誤。2004年6月17日,深圳證交所對ST寰島(000691)及相關董事進行了公開譴責。公告稱:“經查,海南寰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虧損達1.24億元,每股虧損達0.48元,但寰島實業未能在本所規定的時間內及時發布業績預虧公告,而是直至2004年4月6日才發布2003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虧公告披露時間嚴重滯后,且實際虧損金額大,對市場造成了惡劣影響。”造成ST寰島巨虧年報的直接原因,正是對燃料乙醇項目的投資失誤。公司收購的天津綠源生態能源有限公司5萬噸燃料乙醇項目,在不到一年半時間里,2.1億元的出資就縮水了近1.2億元。而持有生產牌照的豐原生化(000930),對于乙醇項目的投資則非常小心。由其出資8500萬元、中石化安徽石油公司出資1500萬元、注冊資本金1億元的安徽豐原燃料酒精公司,目前仍未運營。在豐原生化的增發招股說明書中,也未把擴建2.5萬噸燃料酒精項目列入投資范圍,只是由于其他項目調整,才將此項目替補進投資計劃。《財經時報》就乙醇項目致電豐原生化,得到的答復是:“目前和中石化的談判仍在進行,我們的投資肯定非常謹慎。”
作者:羅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