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視中外城市群差距(郁鴻勝講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9日 02:39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我國城市群與發達國家的城市群相比,存在著一些問題——— 對國家財富積累的貢獻度低于國際發達國家城市群 首位城市的作用與貢獻度偏低
仍處在經濟粗放式增長階段 勞動生產率偏低 人口密度過大 城市群將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空間,以及對世界經濟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經濟體。我國城市群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城市群相比較,存在著一些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中國城市群對國家財富積累的貢獻度低于國際發達國家城市群。 有報告顯示,美國三大城市群(大紐約區、五大湖區、大洛杉磯區)的GDP占全美國的份額為67%,日本三大城市群(大東京區、阪神區、名古屋區)的GDP占全日本的份額為70%。而中國三大城市群(珠三角區、長三角區、京津環渤海區)的GDP占全國的份額只有38%。我們應該看到,未來城市發展將向城市群和城市經濟帶延伸,中國必須堅持發展組團式城市群,使之成為國家新一輪財富聚集的戰略平臺。 二是中國城市群中首位城市的作用與貢獻度偏低。 據統計,中國三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廣州、上海、北京的GDP占全國的份額分別是1.8%、4.6%、2.5%。而紐約、東京、倫敦、漢城的GDP分別占全國的24%、26%、22%和26%。中國城市群首位城市規模偏小,集聚財富能力偏低。 三是中國城市群仍處在經濟粗放式增長階段。 有統計資料表明,中國的城市群經濟每創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工業七國水平的5.9倍,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 四是中國城市群的勞動生產率偏低。 依據世界勞工組織報告,2002年美國勞動生產率為60728美元,歐洲國家平均43034美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2002年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勞動生產率為10600美元,長江三角洲為9500美元,京津環渤海地區為6800美元。三大城市群勞動生產率平均為8900美元。中國城市群勞動生產率仍然較低。 五是中國城市群人口密度過大。 北京和廣州城區的人口密度分別為1.4萬人/平方公里和1.3萬人/平方公里,紐約、倫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8500人/平方公里。城市的人口密度過大必然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當然,我們也要重視發達國家城市群制度模式,概括起來有兩種典型模式。 一是以城市主導型的城市群發展“歐美模式”。歐美發達國家的城市群大體上經歷了二三百年的漫長演進過程,城市化與城市群形成和市場化、工業化的互動過程,形成了工業發展、社會分工和市場細化的自然結果。歐洲城市群也有一些經驗教訓,在城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方面也走過彎路。倫敦和紐約城市群都曾經污染嚴重,但是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由于各國歷史、地理、人口、文化等條件的差異性,國外城市群的規模也不盡相同,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英國、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展以大城市為主體構成的城市群,另一類是以德國、荷蘭、奧地利等西歐發達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以中小型城市為主體構成的城市群。世界城市體系發展趨勢是以首位型城市為主體的城市群,在發達國家,城市群的形成始于首位城市郊區化,城市群中的大城市、特大城市成為工商服務業的主要聚集地,投資效益高,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信息靈通,人才濟濟,各大企業的總部和各大政府機關都設在這些城市。這種聚集效應使得大城市具有非同尋常的吸引力。首位型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在世界城市體系中占據首要地位。 二是以政府主導型的城市群發展“墨—印模式”。多數發展中國家走的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城市化發展道路。由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具有較強的趕超色彩,其發展模式也是在政府主導下向工業和城市傾斜。墨西哥和印度就是政府主導型城市群的代表,主要特點是:城市化推進的速度相當快,人口高度向大城市聚集,城市群迅速發展。但是城市群發展缺乏經濟基礎,社會問題相當嚴重。墨西哥城市群的人口占墨西哥總人口的比重超過了50%,印度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工業城市及城市群中。政府主導的城市群發展在短期內是有效的,從長遠來看,它不能解決城市及城市群中增長的動力機制問題,不能有效地完成社會分工和市場細分,并導致城市群之間的不平衡增長,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8月09日 第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