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理財門檻為何被大幅調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2日 14:25 北京現代商報 | |||||||||
“只有100美元,也能讓銀行幫忙理財”,別以為這是個幻想,民生銀行日前推出的二期外匯理財僅100美元的起價,的確讓小老百姓也實現了外匯理財夢。此舉卻讓不少業內人士跌破了眼鏡。 目前市場上的外匯理財產品競爭雖激烈,但似乎還在執行一個默契,沒有1000美元別想讓銀行幫著理財,且銀行通常擁有理財產品的終止權。但民生不僅將門檻降到100美元,更
其實,默契最終是要被打破的。據記者了解,外匯理財已成為銀行吸納外匯存款的重要手段,當一家銀行推出新產品后,其他銀行會立即感受到由此帶來的存款流失壓力。所以,目前各家銀行都不斷推出外匯理財產品。盡管銀行在這項業務中的利潤率僅在5‰上下,但由于這些存款會被銀行轉存到國外銀行或購買境外國債,所以銀行可以零風險地獲得穩定的存款利差。 民生銀行北京管理部理財中心主任屈霆表示,外匯理財產品對銀行的意義更多是在戰略方面。比如通過外匯理財,民生銀行可以吸引很多新鮮的客戶群。據了解,截至昨天,民生的這期外匯理財產品已售出5000萬美元以上,單期規模已超過了一些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 外匯理財門檻的下降受到了客戶的廣泛歡迎,在民生銀行這期外匯產品的客戶中,就不乏只有100美元、200美元的老年人。銀行放下架子為百姓理財無論如何都是件好事,也希望這能為國內沉睡已久的巨額個人儲蓄存款,打開一片“全民理財”的新天空。商報記者彭宇 J038外匯理財產品競爭加劇大額儲戶外匯存款遭銀行“軟禁” 一位女士在購買了某國有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半年后,被銀行行使終止權,終止了該產品。但當該女士想把錢取出,投向另外一家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時候,卻沒想到這家國有銀行竟利用各種借口將取錢時間一拖就是三個月,而該女士的錢至今也沒有取出。 如果說京城的銀行外匯理財從中行的5萬美元門檻降到大多數銀行現在的1000美元起價、從單一的期權到銀行具有可終止權的結構性存款,是銀行外匯理財市場的第一波競爭的結果,那么民生銀行日前推出的100美元起價、客戶擁有可終止權的外匯產品,無疑意味著第二波競爭正在興起。 市場的充分競爭顯然是一件好事,但記者近日卻發現,銀行間的這種競爭,正在以犧牲客戶的正當權益為代價。想取款竟然取不出 路女士是一位歸國華僑,她2003年11月份在一家國有商業銀行購買了幾萬美元的外匯理財產品,但半年后被銀行終止了。而作為這家銀行貴賓客戶的路女士卻遲遲沒有得到銀行的告知。三個月后,路女士偶然得知自己的外匯理財產品已經被銀行終止了,因為覺得這家銀行的服務不到位,她決定把這筆已經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在了3個月之久的外匯存款提出,轉投到其他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上。但“他們先是說自己的銀行還要發行新的外匯理財產品,希望我把存款留下來。在得到我因為不滿意服務而堅決要走的答復后,他們又以庫存不足、要先預約等為借口,始終不讓我取出存款!痹谡劦阶约旱脑庥鰰r,路女士仍然憤憤不平,“沒想到中國最大、最有聲望的銀行之一,竟然能做出這種行為來!” 目前,盡管路女士已經在該銀行有關領導處得到了致歉,但存款至今仍未取出!败浗贝婵钣诶碛诜ň煌 記者了解到,通常銀行都有規定,提取5萬元人民幣面值以上的存款,需要向銀行提前一天預約。這是出于銀行網點的庫存有限,無法儲備大量現金。但不接受預約和接到預約以各種理由搪塞,都不符合相關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五條中明確規定,商業銀行與客戶的業務往來,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而上面那家銀行的做法顯然違背了“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則。 路女士表示,她在國際上知名的花旗銀行、瑞士銀行等大銀行均有過存款,但從未發生過取款受到限制的事情。而且,在國外的銀行理財,銀行每個月都會寄送賬單,這是最最基本的服務。而她在國內遇到的這家銀行,不僅沒有這些服務,在對待客戶意愿上,也明顯顯得不負責任。競爭激烈引發“畸形”吸存 路女士的遭遇并非偶然發生。國內銀行間對于外匯存款的強烈渴求,令銀行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畸形”吸存現象。 據剛剛發行了新一期外匯理財產品的民生銀行介紹,由于民生銀行此次的產品門檻僅為100美元,又將終止產品的權力交給了客戶,所以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但也有客戶反映,在從其他銀行提款時受到了阻撓。 業內人士介紹,我國入世以后,外資銀行至今獲準經營的業務還主要局限在外匯業務上,這就不可避免的要分流國內銀行的外匯存款;而人民幣前段時間持續的升值壓力,也令銀行的外匯存款捉襟見肘。沒有存就沒有貸,商業銀行最基本的經營原理,迫使國內銀行對外匯存款產生強烈的渴求。而且,外匯理財產品作為新型的投資品種,既為銀行帶來了穩定的收益,也為銀行樹立了吸引客戶的亮點。但銀行在注重效益的同時,仍不能忽視長遠利益。銀行畢竟是靠信譽生存的企業,如果在一些小的細節上把客戶得罪光了,今后的發展肯定將面臨不小的阻力。況且,如果上升到法律程序上,銀行也勝算不大。商報記者彭宇J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