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債”豈能一抵了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19:52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胡朝暉 大股東欠債,欠的是“良心債”。 何為“良心債”?其一,大股東大多擁有絕對控股權(控股超過50%);其二,大股東代表大多身兼數職,不但代表出資方(大股東),有時還代表上市公司。在此背景下,欠
既然牽扯到良心,就不單是欠多少錢的問題,竊以為對“良心債”不但要把錢還上,還要真誠地向全體股東道歉,以取得諒解。 但是現在一切都簡單了,不但不用道歉,甚至不用還錢了,只需要以所持有的股份抵償所欠債務即可,至于良心則完全不在討論之列。 不僅如此,以股抵債的方案還被視為了多贏的解決之道,其直接的證據就是股份注銷后,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會得到提升,而大股東的股權和債務相抵也似乎合情合理。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假設公司上市前總資產為1000萬元,大股東作為發起人(為計算簡便,暫不考慮其他發起人)可以按1元面值持有股票,則將持有1000萬股,每股凈資產1元,如果公司上市發行流通股也是1000萬股,發行價為5元(目前制度下都以溢價發行股票),則公司上市后總資產將達到6000萬元,每股凈資產將達到3元。這時如果大股東按照上市后的凈資產減持所有股票會發生什么情況呢?按照每股3元的標準,大股東可以套現3000萬元,即大股東此時采取“以股抵債”的方法可以帶來2000萬元的額外收益。 如此,就不難看出“以股抵債”的實質了。 當然,平心而論,“以股抵債”即便再不公平,也好過賴賬不還。而管理層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賴賬不還或無錢可還的問題。 但是,我們不能以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態度來評價一個政策的好壞。竊以為,一個好的政策雖然不能改變既成事實,至少也要做到懲前毖后。即對于既往者要有所懲戒,對于后來者要有所警示。而反觀“以股抵債”,不但絲毫看不到對既往者的懲罰,反而大有為違規者尋找出路,甚至開脫罪責的嫌疑,既如此,又如何警示后來者! 大股東既失“良心”(誠信)于前,又合法兌現于后,其心何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