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醫藥業 > 正文
 
市場慘淡藥店業急尋出路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19:52 中國經營報

  作者:全秋梅

  本報記者全秋梅上海報道在我國商業全面開放的大限臨近之際,與其他零售業大肆跑馬圈地互相并購的火熱相反,醫藥零售業的擴張已經偃旗息鼓。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霞指出:“前一階段,在醫藥分業的興奮中,藥店擴張了很多,但虧損很嚴重,現階段藥店已經沒有快速擴張的勢頭了,開始考慮多元化經營的出路。”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法拉利版奧林巴斯現身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關于醫藥分業,醫藥零售業的興奮已經降到了冰點。抗生素限售政策,又給藥店一記沉重打擊。躑躅前行中的醫藥零售業,與同樣處于低谷的保健品業,現階段在不期然中開始牽手。一些醫藥零售企業甚至把保健品的銷售,作為救市的重要途徑。怎一個虧字了得

  當被問及擴張并購,國藥集團醫藥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國藥集團)藥品零售事業部總經理盧軍反問,“我們自身的利潤都不是很好,其他藥店也大部分都在虧損,把它們并購過來干嘛?”盧進一步表示,“一旦醫藥分業,我們一定會快速擴張,但醫藥分業究竟什么時候會真正實施,我們看不到頭。”

  “醫藥分業沒有實質推進,而另一方面,很多新實施的政策還對藥店的發展非常的不利。”王錦霞指出,“醫藥分業政策的不明朗,甚至讓外資醫藥零售巨頭對中國市場都提不起興趣。”

  醫藥分業不推進,每年藥品消費,仍然只有很小的份額通過藥店,85%以上的藥品還是醫院在銷售。盧軍介紹,“藥店銷售藥品的總額,每年僅以1%至2%的速度在增長。這些增長,有賴于消費者對購買藥品的不斷認識。”

  醫藥分業一度引起的藥店擴張,以及“平價大藥房”的攪局,使得藥店的利潤率進一步下降。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2002年,我國醫藥批發企業純利潤只有6.3%,15個省出現經營性虧損。國家發改委醫藥處有關人員介紹,目前新的統計數據還沒有出來,但醫藥商業企業生存情況只會更糟,不會變好。

  王錦霞介紹,醫藥商業2003年的統計很快就要全面結束,大致看來,去年的“非典”使得藥店銷售增加,但利潤沒有同步增長。醫藥商業利潤仍在0.6%~0.7%左右。而且,全國大概出現匯總性虧損的省市區增加至18個。“店中店”單騎救市

  市場放量受限,沒有辦法通過快速擴張達到規模效應,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銷售產品上拉大差異。“盧軍介紹。日前,國藥集團與某營養保健品國際知名品牌的中國指定經銷商全勁有限公司簽署了理解備忘錄,開始在主要城市的部分國藥零售店設立該保健品品牌的專柜,分銷營養保健品。

  而采取這種做法,國藥集團并非第一家。今年4月,廣州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臺灣統一集團旗下的統一超商正式合作,共同經營藥妝連鎖店,藥店中同時銷售保健品、化妝品等。百聯集團也表示過,要將旗下的連鎖藥店外延為“健康廣場”。而在以往,國內的藥店90%都在賣藥。

  “引進保健營養品開設‘店中店’,其實就是多元化經營的一種表現。”王錦霞指出。

  多元化經營,是目前醫藥零售企業可以實施的救市方式,但即使要多元化經營也并不容易。“已經有一些企業反映,多元化經營其實也有很多限制。由于各地方政策不同,所受限制也不同,具體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王表示。

  撇開多元化經營受限不談,另一方面,目前保健品在國內過于泛濫,形象受損而導致行業低迷。保健品真能救市嗎?盧軍認為,“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保健品消費的高潮還會到來。健康產品的銷售,在國外的藥店占到60%以上的比重。”

  引進保健品開設“店中店”,是藥店突圍市場的重要途徑。而國際知名的保健品品牌就成了眾藥店爭搶的“香餑餑”。“一年多前,國藥集團就開始與我們接觸,同期還有其他很多的中國藥店也都在和我們洽談。”全勁有限公司營運總裁陳圣玲介紹。

  而趁著這樣的時機,國內的保健品則主動出擊,開始尋找藥店“登堂入室”,希望通過藥店這件正統的“外套”,改變以往泛濫不可靠的形象,跨越現階段的消費低谷。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影片《十面埋伏》熱映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是刀郎》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