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斷檔 連環畫正在成為文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15:44 深圳商報 | |||||||||
一套單價0.94元的《山鄉巨變》原版連環畫,在拍賣臺上扶搖直上到4900元,上漲5000倍。這樣的好消息并不能讓作者賀友直開心:“拍多少,跟我渾身不搭界。” 是否會在21世紀劃上句號? 近年來連環畫在收藏界知音漸多,身價日隆,但與讀者漸行漸遠,這才是老畫家所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李新認為,連環畫從一個畫種成為大眾藝術,在中國藝術史上絕無僅有,它集中了當時中國美術界的眾多精英,留下了一大批精品,精品連環畫完全稱得上是中國的國粹。但是隨著電視、網絡、多媒體的興起,傳統意義上的連環畫要再出現昔日的盛況,可能性很小。 在28日開幕的首屆上海書展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了700多種傳統連環畫。李新說:“我們雖然不可能重現連環畫的高峰,但是可以努力延長連環畫的生命。” 精品連環畫再版是目前可行策略 將精品連環畫再版,是目前出版社比較可行的策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每年都要在厚實的連環畫家底里拿出70種-80種再版,可以做到100萬碼洋,其他連環畫出版商也都采取了同樣的策略。李新說,經過前幾年的努力,連環畫的銷售已經走出市場低谷,處于平穩期。他們的營銷策略就是樹立連環畫的精品觀念,把連環畫當作文物來做。 應當在題材和手法上創新 但是反復吃老本最多只能勉強維持連環畫的生計,連環畫要復興異常艱難。首先應當在題材和手法上有所創新。賀友直在回憶連環畫走入低谷的原因時認為,連環畫一味依賴改編題材,是它的硬傷。事實上,人們熟悉的文學作品就那么幾部,連環畫反復炒冷飯,顯然引不起讀者的興趣,只能越來越走向“文物”。 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徐虹認為,連環畫興盛有特定的時代背景,當時的大環境是文化資源稀缺,連環畫才會成為大眾的首選,在如今電視、電腦、多媒體發達的“讀圖”時代,以紙張媒體為載體的連環畫難以滿足讀者的需求。 “連環畫是被自己打敗的” 連環畫大師賀友直則認為,連環畫是被自己打敗的。它的衰落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一方面連環畫不注重原創,只注重改編,另一方面出版社只關注老題材,《三國演義》《紅樓夢》《紅巖》……幾個出版社爭著出,惡性競爭的結果則導致了粗制濫造,質量下降的連環畫自然吸引不了讀者。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連環畫在興盛時期就已經埋下了衰落的伏筆。在20世紀50至60年代,眾多畫家由于在國畫、油畫界受到限制,紛紛轉向連環畫創作,在當時的連環畫作者群中可以發現陸儼少、程十發甚至吳湖帆、劉海粟等大家的身影。大批畫家涌入提升了連環畫的藝術品位,也抬高了連環畫的門檻。 因此,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連環畫藝術達到頂峰的時候,年輕一代的畫家擔心無法創出新的成就,往往望而卻步。過高的藝術追求也使連環畫偏離了大眾藝術的本質。與此同時,連環畫的單幅稿酬在50年代是12元人民幣,在當時相當豐厚,而到了80年代只增加到了20元,低廉稿酬也影響了畫家作畫的積極性,使得連環畫在頂峰之后迅速下滑。 連環畫是否還有振興的可能?眾多專家或多或少表示出悲觀的態度。盡管連環畫結合了文學和畫面,能夠發揮文學普及功能,但是要與如今的動漫卡通競爭,明顯力不從心。連環畫的元素可能會在動漫卡通中延續下去,但是這個畫種可能真的要劃上句號了。(新華社記者馮源) 作者:新華社記者馮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