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路就有溫州鞋 鶴山鞋業路在何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14:41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鶴山人如是說] 浙江省各級政府對民企給予很大的支持 在鶴山鞋商看來,溫州人精明而充分地利用了廣東的制鞋的相對先進工藝水平和研發力量,加上溫州當地政府的支持引導,有比較寬松的融資環境,再加上溫州人強烈的品牌意
溫商融資比較容易 身為鶴山鞋業協會副會長的梁遠光概嘆,做品牌并不容易,并非說鶴山鞋商沒有品牌意識,但資金不允許,而且風險大。打造品牌需要大量資金支撐,必登高從1995年至今已投入廣告1000多萬元,必登高是鶴山最早的4家鞋廠之一,起步早,也比較早進行品牌運作。 好幾個鶴山鞋商稱,溫州政府對企業融資很支持,支持提供低息甚至是無息貸款,民企與外商一樣可享受免稅優惠。鶴山政府也并非不支持當地鞋業發展,但鶴山受金融風暴影響融資環境至今仍不理想。 從事鞋業10多年的鶴山人劉先生常年和溫州人打交道,劉先生認為,溫州鞋業整體生產能力比廣東強。如1990年,溫州歡鳥賺了第一桶金100萬元,然后向政府借貸200萬元,像歡鳥一樣的很多溫州企業都借到款;與鶴山不一樣,他們相互借款的風氣也很流行。 政府引導溫商合資創業 劉先生告訴記者,近兩年,溫州已不再開小鞋企了,在當地政府引導下幾家小企業都合資開鞋廠,這在溫州已成氣候。而且也逐漸形成一種發展中的淘汰機制,比如有4個溫州人各出資20萬組建一鞋廠,在發展過程中,某個溫州人可能會因為沒有發揮到其應有的貢獻而會被其他3個股東淘汰而抽資離開。 這表明,溫州商人已自發形成了一種資金退出機制。 溫商善于學習 不少人稱,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廣東人比溫州人早發展10多年,而溫商的發展則是站在廣東這先行者的肩膀上。 劉先生稱,溫州的制鞋技術水平近5、6年來突飛猛進,一方面溫州到廣東挖技術工人,另一方面不斷學習廣東制鞋水平或到廣東少量下單再回廠大量模仿生產。不少溫州鞋商的發展是建立在到廣東抄鞋版,再利用他們在國內的網絡和比較強的品牌意識實現跨越式發展。 鶴山人“被迫”做品牌 鶴山鞋商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在鶴山鞋業最興旺時,鶴山鞋商也曾經有意識去培植品牌,類似于現在的溫州商人,但由于鶴山鞋商沒有親自去開發市場而是交給經銷商做,與經銷商松散型的合作關系令經銷商不愿意去推廣鶴山的品牌;逐漸地,生產商反過來根據經銷商的反饋的市場信息來生產,最后發展到為多個世界知名鞋品牌做OEM和ODM。 必登高的高層人員介紹說,必登高的品牌意識也是被溫州人所刺激的,溫州鞋商看中必登高的鞋質量和款式好,就買必登高的鞋版去拍電視廣告,但并沒有把必登高鞋內的標志去掉,這才激發梁遠光去注冊商標并開展品牌運作。 [溫州人如是說] 沒有品牌難與外資鞋企較勁 東藝總經理黃小萍表示,臺資在廣東的鞋廠是溫州知名鞋企的競爭對手。東藝做外銷已有10多年,目前仍不斷在開發、價位、品質和生產周期這幾個競爭因素中下苦功,力求在管理能力方面不落伍,與海外品牌競爭。 康奈副經理周津淼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溫州鞋企制鞋工藝普遍比較高,但不少企業幫海外知名品牌貼牌生產,反過來與溫州本地品牌競爭。康奈盡管除了在美國、意大利和法國使用自己品牌外,也幫海外知名品牌貼牌,但康奈OEM的產品只出口而決不內銷。因為康奈不希望增加內地的競爭,同時也會固守自己的品牌。 近年由于競爭激烈,盡管溫州鞋的質量仍得到保證,但總體價格在下降,這迫使一些溫州企業做OEM。周津淼強調,溫州人應該創造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品牌不應該被海外品牌侵蝕。溫州現有幾家企業幫鱷魚牌皮鞋貼牌,鱷魚只在北京設辦事處,產地都在江浙和廣東,這大大增加了本土品牌突圍的難度。 做外銷成為必由之路 近兩年,做外銷已經成為溫州大中型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由之路。業內人士介紹說,細分下來,現在從事外銷的溫州鞋業有如下幾種:一是傳統的外銷型企業,如巨一、東藝等大型鞋廠,已經在海外市場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擁有了較穩定的銷售渠道;二是像奧康、多爾康這類內外銷兼營的企業,在國內市場上已經擁有了極穩固的地位,正逐步在國外打響知名度;第三種是規模次一級的中型外銷鞋業,主要面對歐美市場,“內銷做品牌,外銷賺美金”是他們現行的行銷戰略;另外還有數量眾多的小規模鞋廠,主要從事中低檔鞋類產品的加工和出口,主要市場為中東和非洲等地區。 溫嶺鞋業黃雀在后 專家指出,今年入春以來,溫州鞋業內有兩個現象很值得關注,一是溫嶺鞋業板塊的迅速崛起,讓本來把中東和非洲涼鞋、沙灘鞋市場視為囊中之物的溫州鞋廠,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溫嶺鞋業經過多年的厚積薄發,不僅在今年春天的內銷市場上搶走了溫州鞋業的不少訂單,在迪拜、貝寧、尼日利亞等溫州低檔鞋傳統領地,更以較低的價格搶走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溫州鞋正成為中國鞋的代表 業內人士指出,最近幾年,溫州一些原本只做內銷的鞋廠,在經歷國內市場的大戰后,紛紛轉向國外市場覓食,有的則為擴大銷售份額內外銷雙管齊下,使外銷鞋業的隊伍日益龐大。在3月份舉辦的德國GDS(杜塞爾多夫)鞋粘上,有近60個溫州鞋類品牌以史無前例的規模,自發地在這個國際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鞋展上大會師,展位的面積和設計,都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此次的展館內,溫州腔甚至要多過洋文。更令人興奮的是,現在溫州鞋在國外作為中國鞋的代表,漸漸在向高檔產品的行列靠攏。 [事件] 雖說中國是制鞋業大國,中國的鞋子早已經走向了全世界,但這并不說明中國鞋業沒有隱憂。近年來,中國鞋出口均價逐年下降,從2001年每雙6美元下降至2003年5美元,中國出口鞋單價已是世界最低。如何拓展海外市場,又不用割肉相搏,成為各民企的研究課題。 溫州的東藝、康奈、賽納、泰馬和吉爾達等五家鞋企可稱為成功的典范。它們憑借品牌意識,不斷擴大生產,拓展海外網絡,鞋出口價在逐年上升,海外定單不斷。 中國東藝鞋業有限公司是全國鞋出口量最大的企業之一,去年出口就達2500萬美元。東藝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小萍告訴本報記者,東藝的鞋90%出口,每年出口增幅達30%,今年出口3000多萬美元的目標不成問題。而黃小萍還深感這發展速度對東藝來說比較保守。黃小萍稱,今年8月東藝將搬到新廠。據介紹,新廠占地168畝,共36條生產線,是目前溫州最大的鞋廠。 除東藝外,其他四家溫州企業都在擴大產能,目標出口額都是逐年呈兩成以上幅度增加。如10%做外銷的康奈集團的外銷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去年達到1200萬美元,今年預計將達1500萬美元。康奈去年也搬到占地140畝的新廠。而去年出口達2000萬的浙江賽納集團也在每年擴廠,100%做外銷的泰馬今年八九月搬新廠,吉爾達也籌辦搬到新廠去。 溫州鞋企一般都選擇歐美發達國家進駐,以高品質定位要求企業發展。 東藝產品不僅遠銷俄羅斯、阿聯酋、美國、日本等20多國,在莫斯科、中東迪拜和柏林還設有辦事處,這些辦事處不僅承載產品形象展示功能,還可直接接海外訂單。黃小萍透露,東藝今年計劃開發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場。 康奈1998年起也迅速擴張海外網絡,以海外代理的形式在美國、意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和希臘開設專賣店。 為開拓海內外市場,今年初必登高營銷總公司成立,這是由創立必登高品牌的鶴山人梁遠光和溫州人劉堅各出資1000萬元投資組建的公司,并由劉堅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香港必登高國際發展公司總經理梁遠光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今年初必登高營銷總公司成立后,必登高確定了第一年實現產品銷量100萬雙,完成新增代理區域8個,實現利潤80萬元的目標。公司力爭在第五年銷量突破500萬雙,成為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實現進入全國皮鞋品牌前10強的營銷工作總體目標。 那么,到底鶴山和溫州兩個鞋業重鎮在開拓市場方面有什么獨特之處?兩地的企業家對此又有什么看法?本報記者為此采訪了有關企業。 [背景] 鶴山人梁遠光早在1987年就成立鶴華鞋廠,也就是必登高鞋業皮具有限公司的前身,經過10多年的發展如今在全國已有1200多個銷售網點,20多個加工基地和年產值達1億元的大型制鞋企業。近兩年必登高在美國、香港設立了辦事處和分支機構,在14國注冊了必登高的商標,產品遠銷28國。 鶴山鞋業是全國中高檔皮鞋的加工基地,多個世界知名品牌在鶴山加工,鶴山擁有300多家鞋企,但除了必登高等為數極少的企業樹立品牌外,其他多在做OEM、ODM。如必登高一樣成功拓展海內外市場的溫州鞋企則不下10家。鶴山也聚集了不少溫州人,紅蜻蜓與必登高的專賣店也相距不遠,仍有溫州鞋商想進入鶴山。竣工后的鶴山鞋業皮具工業城也包括溫州商人的一塊地皮,甚至有消息說,溫州財團中瑞控股準備在鶴山圈地做外貿倉庫。 專題撰稿記者 蕭曼平 實習生 丁遙遙 (金陵/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