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家庭資本”影響社會公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09:03 中國經濟時報 | |||||||||
單士兵 據7月29日《北京娛樂信報》報道,日前,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研究課題組”推出第二部力作——《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報告》。報告指出,現階段,中國社會還未形成公正、合理、開放的社會流動模式,其中還例舉了一種重要形式:“干部子女當干部的機會比常人高2.1倍”。
“干部子女當干部的機會比常人高2.1倍”,這讓筆者想到了一些諸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之類的說法。那是因為,在長久的中國的封建社會,家庭倫理資源對人的發展一直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革除那種諸如“夫榮妻貴”、“封妻蔭子”之類的封建的影響,勢必會影響社會的公平與公正。 筆者這種擔心并不是空穴來風。這得從“干部子女當干部的機會比常人高2.1倍”產生原因說起。據中國社科院這份《流動報告》稱,當前中國社會,人的地位變遷受家族影響較大,在流動機制的九個自變量中,父親的職業地位、父親的受教育程度和父親的單位部門就占了三個。并強調:“父親的職業地位”則對本人現職的獲得有著顯著影響,好職業的父親更有可能幫助子女調換到好的工作。 也就是說,當前我國個人的發展機遇,受“家庭資本”的影響極大。筆者這里所說的“家庭資本”,主要表現為家庭的社會資本(父親職業地位)、文化資本(父親文化水平)和經濟資本(家庭年收入)。而家庭資本對子女的發展影響,卻又是無處不在的,而這種“家庭資本”的效用,損害的恰恰就是社會的公平與公正。 有調查表明,自1978年以來,家庭背景因素和制度因素對個人教育機會的影響明顯上升。家庭的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和經濟資本等出身背景因素對子女的教育機會的影響力從1980年代初期的9.9%猛然上升至1990年代的17.9%,而近年來,這種影響仍然在上升。這一點并不難理解,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依靠自身的權力,把孩子送進了教學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還有當前教育收費制度,也客觀的造成一部分人不能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顯然,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個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機遇也是同樣不同。 從中國社會資本的構成來看,主要是家庭、單位、學校等要素。而中國社會文化傳統特別強調家庭和血緣關系,大部分的社會關系在本質上是血緣關系的延伸和擴展。這樣,盡管表面看來,中國社會的人際關系較為復雜,但是,從某種意義上看,其延伸的半徑較小,并不容易形成更大范圍內相互之間的認同和接納。正如中國社科院這份《流動報告》所稱,公正、合理、開放的社會流動模式尚未形成。這樣,當個人尋求自己的社會發展平臺時,“家庭資本”必然會廣泛介入,也就出現了“干部子女當干部的機會比常人高2.1倍”現象。這恰恰就是政治權力和人際關系聯系較緊的后果,這種情況還容易形成腐敗,不利于社會健康發展。 筆者以為,要想革除這種“家庭資本”的弊端,首先就要破除漫長的封建社會留下的那種落后的家族思想意識,讓社會融入更為開放文明的先進文化,培養公民意識、公民精神,倡導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意識。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還是要把把公民的權利落到實處,通過法律制度,來確定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用法律手段調節不同“家庭資本”之間可能出現的沖突或矛盾。只有不斷消除“家庭資本”的負面影響,才不會再“干部子女當干部的機會比常人高2.1倍”這樣的現象,我們的社會才會形成更加公平與公正的流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