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廣場(海外掠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04:28 人民網-市場報 | |||||||||
石英 在歐洲,不論是倫敦、羅馬還是巴黎,也不論是一些中小城市,都不難看到“廣場”的存在。他們傳統的廣場,既不能以中國人習慣看待天安門廣場的眼光來衡量,也不應以今天將百貨商場門前稱為“廣場”的時髦加以套用。他們的廣場,在我看來,大致是集商業、娛樂與旅游觀光于一體的街心公園,或者是接近于街心公園較為恰當。
我眼前這個廣場,是德國東南部重要城市慕尼黑的馬利安廣場。它其實是一條不規則的休閑地和商業街,臨街兩側的樓房多屬17-19世紀的建筑。街面是磚砌的,不過不是普通的磚,而是堅硬的似帶釉的那種,呈暗黃色,給人以一種非常古雅的感覺。在足跡頻繁的線路上,這磚的接縫處已磨得相當模糊,但也證明它們確是原生貨,閱歷了不同時代的滄桑歲月。那么,慕尼黑著名的馬利安廣場,數百年間到底走過哪些人?是僧侶、騎士、貴婦還是納粹?可能都有。當然走得最多的,肯定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亞州,以盛產優質啤酒而著稱于世。無疑,慕尼黑的許多人,也都是痛飲啤酒長大的。我來這里那天適逢星期日,在馬利安廣場“刀把街”上,堆滿了喝啤酒的小白桌子,每張桌上都有一把遮陽的大傘。就這樣,巴伐利亞啤酒的泡沫,在小廣場上推波逐浪,就連樂師的小提琴也像是喝醉了,那起伏著肉窩的胖乎乎的手,卻抖動出一曲《啤酒桶波爾卡》。 稍微熟悉世界史的人,都會知道《慕尼黑協定》,那是一場英、法等國家為了姑息與縱容德、意法西斯達成的一筆骯臟的交易,這令慕尼黑蒙羞的紀錄實際上與這座美麗的城市無關,只能表明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此地是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力量相互角逐的重要所在。在那個歷史階段中,慕尼黑還是“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的誕生地。如今,有好事者帶我指認,在一個巷口幽深的拐角處,就是昔日的蘇維埃的舊址。 當我離開馬利安廣場之前,有人好心地向我介紹:市政廳大樓前那古老的鐘就要敲響,那是輕易碰不上的機遇。我也未能免俗,跟隨著人們趕往那里。果然,隨著大鐘敲響,精巧的小人兒依次出場亮相。這時有幾個年輕的同胞在可著嗓門高聲議論,其中一位肯定地說:“這鐘里的小人們忒靈,不但能報時,還能知道過去和將來。”我在一旁只能姑妄聽之,不知他們的話根據何來,更不懂過去與將來怎樣測知,只有一片茫然。不過,由于人們趨之若鶩地看鐘聽響,我得到了一個啟示:盡管每次景象一樣,響聲無異,人們大都不厭其煩,盡管是循環重復,也未必沒人喝彩。 那么,我呢?還會再來嗎?難說。 《市場報》 (2004年07月30日 第二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