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提高醫療收費未必能壓低藥價(業界聚焦)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04:15 人民網-市場報

  鄭春平眾所周知,百姓看病吃藥事關兩項費用:一是藥品價格;一是醫療服務價格。近日傳出江蘇醫療服務即將漲價的消息,目前方案已經成形待批。據稱這次漲價的原因和藥價過高有關,是意在通過提高醫療收費來改變當前“以藥養醫”的現狀———

  市場經濟條件下,“看成本說話”是價格調整的重要依據,也是歷次江蘇價格聽證會的首要要求。但這次調價似乎有點例外,聽證代表們看不到支撐調價的理由———醫院整體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法拉利版奧林巴斯現身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經營收支和醫療服務成本狀況,只聽到了一些概念性的“道理”:醫護人員的技術勞務價格偏低,嚴重背離價值。

  算筆賬:醫療成本有多高

  那么,醫療服務收費的真實成本狀況究竟如何?醫院真的在做“賠本生意”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身兼全國多個省份藥品價格協會常務理事的專家指出,醫療服務要漲價,首先要搞清楚醫療成本,這里的醫療成本是個大概念,醫療服務只是醫院收入的一部分。

  對于“醫院成本高、收入低”的說法,該專家舉了個例子予以否定:衛生部門曾經辦過一件非常有效率的工作,就是全國的非營利性醫院申報在3個月內全部完成,所有醫院全都要求申報非營利性醫院。試想,如果非營利性醫院真的無利可圖,這些醫院干嘛爭做虧本生意?

  針對“政府的醫療補償不足”的說法,該專家指出,每一個地區的大型醫院,哪家不在大興土木,一幢幢門診樓、病房樓拔地而起,一臺臺CT、核磁共振在引進,我國大型醫療設備的擁有數量和密度早已經位居世界前列,由于機器使用不足,還時常發生介紹病人給回扣的丑聞,這是因為醫療補償不足么?醫院管理層、臨床專家出國考察比比皆是,這也是醫療補償不足么?

  談觀點:補償該實事求是

  這位專家認為,不可否認,醫療服務價格可以適當提高,但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而不應該籠統的給個政策,讓百姓埋單。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療費用也應該引入市場調節機制,如果成本太高,醫院應該千方百計考慮如何降低成本,政府應該大力引進民營、外資形成競爭機制。

  專家認為,“以藥養醫”導致的藥價虛高問題的確被所有人認可,但在當前,提高醫療服務收費絕對不是解決該問題的良方。雖然有關部門已經表示會進一步降低藥價,并要求醫院降低藥品收入在醫療業務收入中的比例,但實際效果卻讓人不得不擔憂。一個最為嚴峻的現實是:藥品價格水平近來又出現了逐步走高現象。

  另一個嚴峻的現實是:醫療收費太亂。如南京市物價局開展的一次醫藥專項檢查中,從53家醫療單位共查出違法金額586萬元。檢查中發現,醫療單位違法收費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超過政府規定的最高零售價銷售藥品;有的不按規定時間和幅度降低藥品銷售價格;有的自立項目、自定標準、擴大范圍收費或者肢解收費項目重復收費,如收取“急救處理費”、“一次性藥杯費”等;有的重復收取一次性材料費,在手術過程中收取手術、麻醉費的同時,收取乳膠手套、麻包、手術包、一次性手術器械費等;有的還收取藥品讓利款、藥品驗證費、搬藥費等。在上述問題的包圍下,醫療服務調價無疑是著險棋。

  找出路:四個方面入手

  什么才是解決“以藥養醫”問題的“陽光之路”呢?專家認為,一切還得找準病灶,從體制著手解決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醫院領域,緩解國家的資金投入壓力。同時也能解決大型公立醫院形成的人才壟斷、技術壟斷、規模壟斷的醫療統治地位,打破藥品價格虛高的實現環境。

  二是醫藥流通領域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證醫藥分家后,藥品價格能有大幅下降,保證醫療服務支出上揚的同時藥品支出有所降低。

  三是國家要加大國民的醫療保障投入,補充醫療基金,擴大醫保范圍,完善醫保制度。

  四是解決醫保公司專業化問題,要有能力對醫院處方的合理化實施硬性監督,減少“過剩診療”,杜絕醫療浪費。

  《市場報》 (2004年07月30日 第十三版)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影片《十面埋伏》熱映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是刀郎》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