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譜抬頭見利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04:10 中華工商時報 | |||||||||
印譜是前代印人作品的積存,是印學研究的必讀書。庸和軒主人李莉喜歡收藏印譜,在接受采訪時她說收藏印譜也要講究版本,對于不同的印譜版本有不同的名稱,有原印鈐蓋、木刻翻摹、摹刻、影印等等。在這些版本中最為珍貴的要數原印鈐蓋的印譜,這種印譜最大的特點是真實保存原印作的神采和風韻。而摹刻印譜,則是后人對古印和著名篆刻家作品的仿制,摹刻者也大多數是在當時比較有造詣有名氣的一些篆刻家。這類印譜收藏價值也很高。再一類是影印印譜,它的方法是把原印印拓,照相制版鈐印,或者用石印、膠印珂羅版(
所謂印譜是將所制所用所藏的各種印拓出,匯集成冊。這樣有利于收藏、研究和欣賞。據考證印譜起源于宋代。最早的一部印譜是宋徽宗崇寧、大觀(1107~1110)年間的《集古印格》。明隆慶(1567~1572)時,顧從德集有《集古印譜》,內容包括自藏及他人所藏的古代印章,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以原印鈐拓成譜印譜,曾以朱墨鈐印20部。以后顧家子孫歷時三代,又搜羅更多古印,以木版摹刻印行,引起金石界震動。《集古印譜》在編制體例、用箋規格、釋文考證諸方面為后來的印譜形制奠定了基礎。 進入清代以后印譜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發展史,到了清代末年,1904年丁仁、葉銘、吳隱等人發起西冷印社,是一個大型民間印社組織,集創作與研究一體,出版了大量印譜。清末民國期間,各家印譜極多。印譜刊行一般都只是為了交流,所以印的一般都不多,又由于歷史上的一些原因,很多版本很好的印譜失傳了。收藏印譜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一般都有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明代的印譜非常珍貴自不用說,就是清末民國初年的印譜,在市場上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常常被藏家看重的印譜有明代顧從德的《集古印譜》,清代汪啟淑的《集古印存》,清代陳介祺的《十鐘山房印舉》等。 傳世的著名印譜還可以舉出許多: 如:宋代的有《宣和印譜》、《復齋印譜》(王厚之集)、《印古式》(顏叔夏集)、《集古印譜》(姜夔集)元代吾丘衍集有《古印》2冊,明代著名的古印集譜有《范氏集古印譜》(“天一閣”范欽集)、《秦漢印統》(羅王常集)。到了清代,印譜就更多了,如:《二百蘭亭齋古銅印存》(吳云集)、《雙虞壺齋印存》(吳式芬集)、《古印偶存》(王石經等集)、《十六金符齋印存》、《陶齋藏印》(端方集)等。 藏市上的行情,中國嘉德以往的一次拍賣會上的一組成交情況統計表明,印譜利好的抬頭趨勢還是很強勁的,如其第835號周夢坡《玉金印譜》成交12100元,第837號張咀英編《張氏魯庵印選》成交30800元,第838號王福庵篆刻《福庵印稿》成交8800元,第839號《吳倉石(昌碩)印譜》成交11000元,第840號鄧散木刻輯《三長兩短齋印譜》成交7700元,第841號鄧散木篆刻《糞翁印譜》成交12100元。 北京中國書店一次拍賣會上拍了24部印譜,100%成交,價格上揚的架勢與印譜整體市場的趨勢保持著很高的一致性。 我以為就印譜,尤其是上乘的就印譜精品,存世量越來越稀少,是印譜藏市價格一路攀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30H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