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在即 零售業并購提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9日 09:00 上海證券報 | ||||||||||
    距離12月11日我國零售業正式開放越來越近了,屆時外商投資大陸零售領域將取消地域、股權和經營范圍的限制。前不久實施的《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則先行一步,進一步降低了外商的投資門檻。這將對國內零售企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整個零售行業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建文就此談了他的看法。
    零售業開放是全球化必然趨勢     記者:新《辦法》降低了外商投資零售領域的門檻,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楊建文:零售業全面開放不可逆轉,政府承諾要兌現,而且這也是全球化的趨勢。政府政策如果逆這種趨勢對整個國家不利。企業如果看不到這種趨勢,對企業不利。政府已經在零售業全部或部分地保護到現在了,如果企業依存性繼續存在,并成為主導的話,我國零售業將永遠長不大,做不強。原先的保護實際上是爭取了時間,爭取了空間,但都是有限的。在此過程中,國內零售業如果不迅速地全面轉換觀念、機制和組織方式,將會被淘汰。     記者:這種保護在全面開放后還會存在嗎?     楊建文:政府保護還是要的,但主要體現在根據國際慣例對零售市場進行管理,第一是監督外資企業不得搞不正當競爭,這是最為重要的,也是維持整個市場環境的基礎。第二是給我國零售企業以積極、正確的指導,中間不排除適當的支持,但必須以不破壞游戲規則為前提。     商業并購將大幅增加     記者: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您認為中國零售業將出現什么樣的變化?     楊建文:首先是商業并購活動將增加。在中國零售業目前這種情況下,并購最有可能出現。外資會通過并購形成它的商業網點,現有的中小型零售商業組織以及相應網絡可能是其主要并購對象。國內商業集團也有可能通過并購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競爭能力。主要有如下幾種:一是與外資聯合。如上海百聯,我強烈主張和國際上商業巨頭聯手,我主張百聯不要僅與一家聯手,可以學上海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的形式。二是與金融機構聯合,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正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化,這需要有個過程,但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融合將是必然趨勢。其次是我們現有商業零售企業的壓力將會大大增加。在同外商爭奪市場和消費者的過程中,國內零售企業或集團的經營性壓力會急劇上升。     為生產服務業開放積累經驗     記者:外商投資門檻降低,對我國零售產業積極有沒有積極意義?     楊建文:變動的時候是壓力最大的時候,也是機會最多的時候。我們原來的零售業組織形式和產業競爭力在外資進來的過程中,有互動的提升,實現競爭------融合------提升,在這種能動發展之中,使中國零售業有一個質的變化和跨越式的發展。如果進入這個軌道,就是良性的。事實上,不管哪個產業開放都要把握如下原則:不要把你我分得絕對清楚,要看到你我之間是會轉化的。外資成為所在國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有分有合的過程中,相關產業會形成一種新的形式,即混合經濟的形態,而不是純而又純的民族工業或者民族商業。我們所要注意的就是怎樣使這個產業能夠可持續、健康高速地增長。商業服務業如此,生產者服務業也是如此。     記者:零售業開放,對我國整個服務業開放有何意義?     楊建文:消費者服務業比生產者服務業先行開放,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生產服務業開放是個大問題,再過幾年,我國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將面臨和零售業一樣的狀況,其對我國金融安全所造成的威脅要比零售業大得多。如果我們在商業零售業全面開放的問題上,在政策、體制、市場、企業、理念等方面將零售業納入到良性發展的軌道上,它的效應不僅僅在商業零售業本身,尤其重要的是在生產者服務業。     積極謹慎應對全面開放     在我國零售業對外開放的三年過渡期中,本土企業在規模、經營管理、人才及信息技術等核心競爭力上已有了迅速提升。然而全面開放迫在眉睫,不能否認,在這場短兵相接的較量中能否取勝還要取決于政策的保護程度。     掌握了流通渠道就能掌握工業命脈。如果我國的分銷渠道全被外資憑借優勢掌控,那么我國的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將淪為國外流通企業的"加工車間",只能賺取少量的加工利潤,最終削弱自身經濟競爭力。這不是聳人聽聞、杞人憂天,部分拉美國家的開放教訓就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政府要考慮如何在WTO的框架下既避免外資商業過度擴張、大規模收購對國內商業的壟斷以致威脅國家的經濟安全,又能夠適度保護國內的民族商業。     盡管是全面開放,政府依然保留了外資開店的"審批權",因此會充分考慮國內商業企業的承受能力。一旦外資構成對國內零售業的壟斷,就可以采取緊急措施包括動用即將出臺的《反壟斷法》等法律武器,以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同時,政府應出臺一系列政策比如借助資本市場扶持商業企業盡快做大做強。     開放是必然的,保護也是必要的,如何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度",將考驗政府的技巧和智慧。     我們大膽預見,在全面開放后的3至5年時間內,外資零售企業可能會有一個較快的發展。但由于政府管理的逐步規范和到位以及中國企業競爭力增強等因素,外資企業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比重雖然會繼續提高,但不可能成為中國零售市場的主體。繼而在5至10年的時間內,隨著國內零售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外資企業市場份額的上升勢頭減緩回落,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相對保持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