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中國制藥”何時走出國門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9日 07:45 中國經濟時報

    雖然中國是原料藥出口大國,2003年原料藥出口額達37億美元。此外,中藥每年的出口額也有幾億美元。但是國外的藥品終端市場—醫院和藥店卻沒有標著“中國制造”的藥品。“中國制造”雖然已經走向全球,但是“中國制藥”卻只能在國內徘徊。中國作為仿制藥大國,國內藥企仿制藥卻很難走出國門。

    外資藥企的“中國制藥”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法拉利版奧林巴斯現身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中國生產的藥品制劑登上世界舞臺應該有兩條路:一是研發出有完全擁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借專利產品的優勢,占領全球市場。不過這條路對目前規模小、贏利能力弱、研發投入少、缺乏研發經驗的中國本土企業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第二條是“曲線救國”的道路。就是要通過努力,提高產品質量,首先成為世界藥品的生產基地,在世界藥品供應鏈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獲取更多的利潤。然后再逐步擴大企業規模,增加新藥研發投入,積累研發經驗,爭取最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外資藥企與本土企業相比,在開辟國際市場方面具有兩點優勢:一是這些工廠的硬件配置和生產過程管理,是與其全球總部的要求相一致的,要高于本土企業。記者采訪了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惠氏等8家跨國制藥企業在中國的藥廠,他們無一例外的表示,在中國藥廠生產的藥品與世界上其他地方工廠的產品相比,品質是一致的,有些企業甚至表示中國藥廠生產的產品質量還要好于本集團其他地方藥廠的產品;第二,這些跨國企業本來就已經開辟了全球市場,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設有銷售辦事處,剩下來的問題只是由設在哪個國家的工廠來提供產品罷了。

    先靈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白銳寧告訴記者,對于一些跨國企業來說,他們設在各個國家的工廠也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于是,很多跨國企業都在考慮整合自己的生產中心,這對跨國企業設在中國的工廠來說也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它們主要的對手,就是本集團在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工廠。

    目前,惠氏的中國工廠已經的成為了該集團亞太地區的制造和供應中心,產品除了提供給中國市場外,還供應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泰國等地區。阿斯利康中國工廠出產的一部分粉針劑也供應歐洲市場,南京歐加農制藥有限公司有望取代愛爾蘭工廠,成為該集團出產宮內節育器的全球惟一供應工廠。這些外資藥企都在出口不算純正的“中國制藥”。據了解,外資藥企在中國生產藥品供應全球的越來越多,但這些藥品打上的基本上都是外企的牌子。

    在采訪這些企業時記者發現,原來記者認為很重要的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在與設在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的工廠,例如印度的工廠相比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并不是那么的顯著,而且制藥并不是簡單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為培養高素質員工所必須進行的培訓,也抵消了相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最終的決定因素還是產品的品質和服務的水平,例如惠氏,中國的工廠里專門成立了出口委員會,在產品推廣、訂單處理和物流運輸方面設置了一整套規程,從而確保了100%準時完成所有的出口訂單。

    “中國制藥”何時走出國門

    從今年6月30日之后,國內能夠繼續生產的制藥企業都通過了國家的GMP認證,這也為中國制藥企業參與全球藥品制造奠定了一些基礎。在艱難的通過了GMP認證后,并沒有出現原來想象的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全球制藥業的整合,也確實為中國成為世界藥品的生產基地提供了可能。但是,通過中國的GMP認證還不足以拿到海外市場的準入證。例如藥品想要在澳大利亞上市,首先要通過澳大利亞的TGAGMP認證(此認證也被一些亞洲國家認可);在美國上市要通過FDA的認證,工廠要符合CGMP要求;醫療器械想在歐洲上市,就要取得CE證書等等。可通過這些認證,又將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很多企業就面臨著一個“先投入還是先收益”的問題。先投入吧,花了一大筆錢,即使通過了認證,可誰又能保證一定可以打開海外市場呢?可不投入倒是可以肯定不能進入國際市場;先收益吧,如果不能進入國際市場,就只能在國內有限的市場中惡性競爭,中國雖然是一個很大、很有潛力的醫藥市場,但至少目前還不是一個消費能力很強的醫藥市場。惡性競爭只能是市場回報越來越小,利潤越攤越薄,收益從何而來呢?而且錯過了機會,最終可能根本就無力進入國際市場了。不僅如此,還有一個市場培育的問題。當制藥企業的生產中心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后,如果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習慣了標簽上的“印度制造”,“中國制藥”的“出線”可能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一家跨國制藥企業的廠長告訴記者,在制藥行業里似乎有兩個循環,在研發上,是“原研制、高投入、高回報”和“仿制、低投入、低回報”的兩個循環;在生產上是“高質量、高競爭力、全球大市場”和“低投入、缺乏競爭力、本土小市場”的兩個循環。中國本土的制藥企業,一定要避免進入后一個惡性循環。研發實力不行,就通過成為生產中心來擴大企業規模,逐步積累資金和研發實力;一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有困難,就先做到本土企業中質量最好,爭取國際上委托加工的訂單;國際上的委托加工沒有完全放開,就要爭取國內委托加工和OEM加工的訂單。總之,一方面要志存高遠,眼光要緊盯著國際市場;同時,又要腳踏實地,從力所能及的做起,從真正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做起。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醫藥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影片《十面埋伏》熱映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搞垮了婚姻》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