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花旗專家建言中國經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7日 08:58 中國經濟時報 | |||||||||
實習生周志華北京報道在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發展走勢與宏觀調控走向高層論壇”上高盛集團(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博士,花旗環球金融(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博士分別對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及其走向作了細致的分析和判斷,并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了一些建議。 胡祖六:中國經濟并不“過熱” 宏觀調控要務實
“中國經濟的走向,已經成為當前全球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因為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舉足輕重的力量。”胡祖六在發言中表示,中國上半年GDP增長9.7%CPI增長率為3.5%失業率為4%,經常帳戶順差占GDP的0.5-1%,“這是目前最完美的數據,很難找到任何一個國家在任何一個時期有這么好的數據”,胡祖六充分贊揚了中國上半年的經濟形勢。 同時,他對目前許多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過于憂心國內經濟“過熱”的態度表示難以理解。在他看來,中國上半年經濟并不過熱。 他列舉了幾條理由證明其觀點:第一,中國上半年的CPI增長率雖然達到3.5%,但核心通脹率只有1.5%,屬于溫和的通貨膨脹;第二,標準的經濟過熱情況下,勞工市場會很緊俏,勞動力供不應求;而事實上中國的實際失業率有可能達到10%左右,失業率居高不下,證明經濟并非過熱;第三,通常所謂的經濟過熱,經常帳戶應該表現為赤字;第一季度雖然是赤字,但數額并不大,而且從四月份起恢復盈余。“綜合來看,中國經濟并不過熱,即便是,也是‘非典型過熱’,而非傳統過熱。” 針對眼下廣受關注的宏觀調控政策,胡祖六肯定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但他同時表示,目前奉行的“宏觀調控”,只是政府通過一些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對經濟進行強勢干預,而并非通過利率調節等市場化手段,所以仍然是“微觀調控”。由于政府調控手段的非市場性,以及國內經濟制度的不完善性,中國經濟不光存在周期性風險,更存在嚴重的結構性風險。 胡祖六希望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夠實現“由行政向市場、由微觀向宏觀”的轉變,藉此避免周期性風險和“硬著陸”。他樂觀地估計,如果中國的宏觀調控能順利轉變,加之目前的經濟形勢能夠保持,中國仍將有一個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年平均GDP增長在8%-9%之間的黃金時期。 黃益平:經濟前景樂觀但面臨嚴峻挑戰 與胡祖六博士的觀點相似,黃益平對中國目前和未來的經濟形勢也表現出了樂觀態度。他認為,由于持續的經濟改革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后發優勢(人均GDP才1000美元),中國在未來的一段長時間內仍能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 對于目前“經濟過熱”的觀點,黃益平認為應清醒對待。他表示,最近的經濟擴張主要反映在投資膨脹,而在GDP和CPI指標上并不超常,要區別經濟過熱與投資過熱。最近由于宏觀調控的作用已逐漸起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速度已經明顯放緩。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和花旗銀行的測算,6月份的CPI通脹率可能已經見頂,不太可能再增高了。綜合來看,中國經濟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正在或已經被逐步消化,經濟前景仍然是樂觀的。 但是,黃博士同樣對現行的宏觀調控手段提出了異議。他認為,目前的宏觀調控是有選擇性的、以行政手段為主的政策,主要通過貨幣緊縮、信貸控制、整頓土地審批和投資項目等手段來進行調控。這雖然在短期內能夠抑制固定投資的增長,但并沒有解決根本性的GDP增長低效和資本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控制貸款規模也可能加重銀行現有的問題,信貸困難將會增加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并且,由于投資現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投資對GDP的貢獻率已經達到43%這甚至已經遠遠高于東南亞國家的比例),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不能并轡而行,這將難以保證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基于此,黃益平認為,中國經濟要繼續保持長期、高效、快速、穩定增長,必須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改變目前的宏觀調控手段,用市場方式來調節,提高資本利用效率,推動國內消費。而對于國內一些“規模過大的銀行”,他表示:“現在已經到了必須要采取一些比較激進的措施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