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審批”意味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7日 08:16 解放日報 | |||||||||
投資體制改革,牽一發動全身。昨天,《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經媒體披露后,立刻成為上海經濟界的焦點,民間資本、銀行、政府乃至資本市場,都或多或少地卷入到這場體制改革中。如何看待這一變革,如何適應這一變革,勢必引發各方深思。 政府新思路
“這一政策推出的時機很耐人尋味。”滬上一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目前,宏觀調控已成為整個中國經濟的主旋律,對項目的審批,正是政府控制投資過熱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宏觀調控初顯成效的時候,政府“不再審批”意味著什么? 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建文表示,這是因為這一次宏觀調控,并不是簡單地等同于緊縮,而是注重結構、總量與制度的調整優化并重,其目的是為了發展,為了更好、更規范地發展。而投資體制改革,正是今年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因此,投資體制改革,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預示著政府在進行宏觀調控時,將采用更為市場化的手段,比如產業政策導向、對土地利用的控制等等。其實以往重大項目審批制,看似管得緊,還是有“空子”可鉆。用市場化手段進行調控,效果可能更好。楊建文同時指出,這一改革,對于其他配套制度的建設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考驗,經濟預警系統、產業政策導向乃至資本市場規范運作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和市場化手段能否迅速跟上,填補投資體制改革留下的“真空”,將直接關系到這一改革的效果。 企業新機會 對于企業來說,這顯然是個難得的機會。長期以來,“跑項目”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重要任務,不僅耽擱了從投資決策到開工的時間,而且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企業的自主權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而投資自主權更是其中的核心環節。‘不再審批’意味著企業真正擁有了這一基本權利,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申城一家民營企業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這一政策剛剛公布,不少民營企業對其中的細節還不甚了解。以后投資項目,將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和登記制,而究竟哪些產業被列入核準名錄,目前誰也不清楚。不過,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申城企業其實早已享受到了這次投資體制改革的部分便利。比如,投資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條:放寬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其實,早在去年,上海工商部門已經宣布,允許社會資本進入任何法律未禁止的行業。 銀行新風險 投資體制改革,對企業是好事,但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卻可能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在不久前國務院的一次會議上,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就指出,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必將對商業銀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這是因為,如果政府部門不再審核項目的經濟可行性時,銀行就必須自主審貸,自擔風險,這勢必對商業銀行的決策與風險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決定》剛剛頒布,申城銀行界尚未聞風而動,各上海分行還在等待總行的行動。不過經過前一段時間宏觀調控,各銀行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信貸的控制。據悉,中國銀行已經推出了七項措施,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其中包括建立客戶準入審核機制、適當上收授信審批權、對于警示性行業從嚴控制等等。而民生銀行則設立了首席稽核檢查官。 同樣承擔風險的還有資本市場,由于目前不少社會資本都是直接從資本市場融資,投資失敗的風險也將由資本市場消化。專家認為,這將考驗資本市場的承受能力,也要求資本市場加速規范運作。本報記者陳春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