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牛群”敗走蒙城真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7日 07:09 深圳商報 | |||||||||
走“牛”上任真相 2000年12月29日,牛群在一片爭議聲中“下嫁”蒙城“走牛上任”,做起了“掛職副縣長”。2004年的今天,牛群又在債主們的一片追討聲中一度從蒙城消失。 之后,在債主們告到法院受到媒體聚焦之后,在地方政府態度鮮明并積極行動之后,
有資料表明,時任蒙城縣委書記的孫克杰前往北京聘請牛群擔任蒙城“名譽縣長”,牛群表示“自己是個實在人,不喜歡虛的,要干就干個實在的,干脆到蒙城當個‘下派副縣長’”。這樣模糊了細節的籠統說法,一度成了牛群“下蒙城”的“樣板戲”,但個中原由卻鮮為人知。 2004年7月11日,在時隔三年之后,當初牽“牛”進蒙城的主角之一、蒙城五洲牛肉集團公司總經理于世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披露出“牛群下蒙城”是“三方共贏之舉”的策劃。 牛群之所以能“掛職”蒙城得益于于世民的推薦。2000年,于世民為打開“五洲牌”牛肉更大的市場而四處奔走,經娛樂圈中人的介紹,他屬意相聲演員牛群代言“五洲牌牛肉”。 于世民事后坦陳,他屬意牛群是出于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牛群代言牛肉,音意切合,廣告效果好。再就是,得知牛群人品過硬,淡泊錢財,沒有架子好相處。從“形象代言”的商業運作最終演變成“掛職蒙城”的“政治秀”,這其中驅使事態發展的原始動因,其實是為了“形象代言”的廣告效果更好。 “當時與牛群合作后,考慮到單純從商業宣傳角度來做,媒體效應不會太好,如果能與政府結合,效果會更好。”后來,于世民就找到了縣領導,“匯報”了構想。 碰巧的是,蒙城在1998年被命名為“全國養牛大縣”,正在為玩轉“牛經濟”尋找噱頭的蒙城縣領導“一點就通”,聘請牛群做蒙城名譽縣長的意向最終從時任蒙城縣委書記的孫克杰口中表達了出來,最后遵從牛群的意愿以“下派副縣長”的規格操作,在經過三四個月的“醞釀”后,繁瑣的“組織程序”最終在“24小時”內辦妥。 “大名人與小縣城、相聲演員‘從政’,這樣的整合才能達到轟動效應。”于世民披露,牛群、孫克杰、牛群的“軍師”韓熙合連同自己四人是整個“牛副縣長”出籠的策劃者。事實不出所料:“牛副縣長”讓牛群、蒙城、五洲牛肉三方都受益了。牛群的媒體關注率回升了,蒙城的知名度提高了,“五洲牛肉”跟著“火”了。 于世民說,當時作為策劃者大家僅停留在“制造轟動效應”的廣告策劃上,并沒有往更深的領域延伸,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當時國內的相聲表演處于低谷時期,“副縣長”的出籠無疑讓牛群找到了一個“新的舞臺”。 就這樣,“牛副縣長”在精心策劃下“粉墨登場”。 膨脹后的癲狂共舞 或許是“副縣長”這樣一個嶄新的“人生舞臺”讓牛群找到了盡情演繹的快感,牛群要實現向“實業家”的轉變。牛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可望完成從文藝家到實業家的轉換,在別的企業家1年2年,甚至3年5年辦不成的事,他牛群出馬短短幾十天、幾個月即可完成。 “牛群商貿城”的“成功運作”無疑成了牛群“神氣力量”的佐證,“牛群商貿城”于2001年7月28日動工,2002年5月8日開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一座號稱投資2個億,占地300多畝,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的大型商貿城在蒙城“拔地而起”。 商貿城的原總經理徐德華在“總結過去”時不得不承認:“沒有牛群就不可能有牛群商貿城。” “牛群奇跡”當時在蒙城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有資料表明,當時有100多名浙江客商準備在蒙城建立“永康五金一條街”,使蒙城成為皖北輻射魯蘇豫周邊4000萬人的五金商品集散地。 “魔術般地把無形資產轉化成有形資產,資本運作迅速到位”,這樣的“神奇力量”給了牛群底氣,也讓縣政府堅信“牛群‘無所不能’”,蒙城縣一位官員說:“此后的牛群有些膨脹。” “膨脹”后的牛群開始偏離“牛經濟”和“牛文化”,他要“為蒙城做更大的實事兒”,這讓蒙城聾啞學校最后被牛群收入囊中成了“偶然中的必然”,與之相伴的是牛群萌生“向實業家”轉型的念頭。 此后,隨著牛群于2002年再次當選為副縣長,蒙城在圍繞牛群展開的一系列的“舉措”近乎于“癲狂”,序幕首先從蒙城聾啞學校拉開。 蒙城縣教委2002年6月21日下發文件:“鑒于‘牛群特殊教育學校’為著名藝術家牛群同志零起點帶頭人創辦,該校成立時未占用‘蒙城縣特殊教育學校’(蒙城縣聾啞學校)的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該校在財產和相關權利關系方面與蒙城特殊教育學校無任何繼承關系。” 此前,牛群接管蒙城聾啞學校后將其更名為“牛群特殊教育學校”,之后又更名為“五子牛特殊教育學校”,蒙城教委的“文件”實際上是“聲明”牛群特殊教育學校的財產所有權屬于牛群。隨后,牛群以特校資產作為出資,拉上另外兩家公司在蒙城縣工商局登記注冊了“牛群教育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0萬,法人代表為牛群。 同年5月17日,實際股東只有牛群一人的“蒙城牛群教育有限公司”又出資48萬,占80%股份與郭翠蘭合資成立了“五子牛飲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也是牛群,其后又使郭翠蘭“捐出”了自己的股份而擁有了該公司的全部股份。 自此,牛群的一張名片上出現五個董事長頭銜,牛群的目標是成立教育集團,牛群要在蒙城創辦“國際一流的特教學校”。其間,牛群分別從蒙城板橋鎮、三義鎮“圈地”800多畝和100多畝,這些土地被“圈”時均沒有履行報批手續。 蒙城一位官員私下說:“一時間,蒙城簡直成了牛群的‘后花園’,政策隨便給,土地隨便圈。” “蒙城像一個不甘被忽視的孩子,他要不時地制造一些鬧劇來吸引外界的目光。”蒙城一位老干部語重心長地這樣比喻。蒙城的政府官員們則愿意將這樣的“鬧劇”解釋為“眼球經濟”,“牛群下蒙城”就是體現了蒙城政府促進“眼球經濟”的發展思路,這樣的思路一度成為蒙城發展地方經濟的主導思路。 于是,蒙城的官方網站上,最大的“亮點”就是牛群:“全縣上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借助文化名人牛群來蒙城縣擔任副縣長的機遇,大力發展牛文化、牛經濟,加快發展蒙城富民強縣的步伐,為實現“十五”計劃的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 “眼球經濟”的破滅 在牛群成為蒙城的“主角”后,當牛群提出要辦“世界一流的礦泉公司”、辦“世界一流的特殊教育學校”時,一系列事實演繹出,蒙城縣委縣政府始終在為牛群的“癲狂之舞”而“傾情伴舞”。 “牛群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但刺激不了人的食欲,牛群能讓人快樂,但牛群不能填鼓人的腰包。”這是牛群商貿城一位商戶的玩笑話。但蒙城的“眼球經濟”正是在這樣的“玩笑”中宣告破滅。蒙城縣政府一位領導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想了半晌兒,恁是說不上來牛群三年來為蒙城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因為,由牛群的三大“杰作”演變成的“三大敗績”正困擾著蒙城縣政府。 如今,牛群在蒙城的三大敗績勾連出“牛群經濟”的一大敗局,正伴隨著牛群一同被媒體關注。當牛群歷盡辛苦為蒙城贏得名聲后,卻最終又將贏得的名聲涂上了污點。“有污點的名聲還不如沒有名聲,欠債后消失的牛群還能為蒙城招徠客商嗎?”連蒙城政府的官員們都這樣問。與“牛”共舞可能還未盡興,三年的實踐已有力的證明,蒙城的“眼球經濟”業已破滅。 “政治怪胎”雜癥 在牛群被債主逼得消失后,其“官商身份”受到強烈質疑時,亳州市一位主要領導給了蒙城“四點指示”:一,牛群為蒙城作出了貢獻;二、要善待牛哥,不能太傷牛哥的感情;三、歡迎媒體監督;四、幫助牛哥處理善后事宜。 于是,蒙城縣委縣政府每替牛群拿出一個“善后的解決方案”都要征得“消失了”的牛群的同意后方能實施。蒙城縣政府一位官員直言:“若是別的副縣長犯有這樣的錯誤,并造成如此惡劣的影響,位子肯定保不住,但對于牛群,只要他不提出辭職,誰也動不了他。”這樣的認識并非空穴來風,亳州市委組織部在前往蒙城調查了牛群的“官商身份”后,結果卻不了了之。這樣的“政治怪胎”將如何“善終”,人們會繼續拭目以待。 作者:《現代快報》記者楊明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