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自主化的目標邁進--中國核電工業發展評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6日 08:00 新華網 | ||||||||||
    中國的核電工業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面對能源瓶頸愈來愈強烈的制約,作為一種安全、清潔和高效的能源,正在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中國的核電工業來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核電工業需要整合資源,發揮合力,在引進技術的同時,向著自主化的目標邁進。
    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核電工業重任在肩,蓄勢待飛。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6座核電站記錄了中國人和平利用核能的發展歷程     20世紀的各項發明創造中,原子能的發現和利用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盡管原子能的最初利用是軍事目的,但轉為和平利用之后為人類造福的積極作用是巨大的。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中國核電經歷了艱難的誕生和發展過程。到2005年末,中國有6座核電站,11臺機組,共計850萬千瓦投入商業運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1985年3月,秦山一期核電站開工建設。這是我國首座自行設計、建造、調試和管理的國產單機組30萬千瓦原型堆核電站。1991年12月首次并網發電,1994年4月正式投入商業運行。中國核電實現了“零”的突破。     自此,我國核電事業進入了一個穩步發展時期,在“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引進技術,推進國產化”方針的指導下,不斷朝著“標準化、自主化”的方向發展。在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大型核電機組的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自主運營。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是我國引進的一座兩臺98萬千瓦機組大型商用核電站。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以來,大亞灣核電站保持著穩定的運行,按照世界核營運者協會2002年6月公布的8項性能指標,大亞灣核電站有4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秦山二期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采購、自主建造、自主運營的兩臺65萬千瓦機組商用核電站項目。一號機組2002年4月投入商運,二號機組今年5月3日投入商運。秦山二期兩臺65萬千瓦核電機組的建成,實現了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商用核電站的重大跨越。     此后,嶺澳核電工程、秦山三期核電工程先后開工建設并投入商運,江蘇田灣核電工程兩臺機組也將于今年12月和2005年12月投產。     在引進設備的同時,我國還出口了一座單機組30萬千瓦商用壓水堆核電站—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1993年8月開工,2000年8月完成滿功率運行。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門類齊全、專業水平較高的核電科研、建設和管理隊伍。引進和開發了一整套核電設計軟件,建立起高水平、較完整的試驗驗證手段,掌握了一些國外核電成熟的和經過驗證的設計技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核安全管理和核事故應急體系,核電設備制造及燃料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面對能源瓶頸,中國的發展需要核電注入清潔、高效的動力     2004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能源的瓶頸再次出現。拉閘限電、石油大量依賴進口,煤炭供應緊張。同時,常規化石能源大量使用,使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劇,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注重能源的可持續供應,盡快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加快推進核電建設,成為大勢所趨。     從全球范圍看,發展核電是大國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核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16%,其中法國高達77%,比利時達50%,整個歐盟為35%,日本為34%,美國為20%。然而,迄今為止,中國核電發電量所占比例不足2%。況且,中國國內核燃料資源既有保證,又有潛力,發展核電具有廣闊的前景。     權威部門的有關負責人算了這樣一筆賬:我們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對加快電力建設,增加電力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國,用石油發電不具備資源條件和經濟性;過多地發展煤電,環境容量不允許,運輸條件也難以支撐;水能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總量仍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預計到2020年,相應需要發電裝機約9億千瓦。發揮核電建設在電力建設中應有的作用,是保障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需要,也是調整能源結構的必然選擇。     翻開中國的能源布局圖就會發現,我國一次能源和生產力的布局很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水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而電力負荷主要在東南沿海!氨泵耗线\”和“西電東送”成為能源輸送的主要走向。在沿海地區發展核電,有助于緩解運輸和環保的矛盾,保障能源的有效供應,提高能源效率和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性。     如何減輕環境的壓力,促進可持續的發展,是我國能源發展必須考慮的大問題。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電源結構以煤電為主,給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壓力。我國目前發電裝機總量約4億千瓦,其中74%是火電,基本上是燃煤電廠,F每年發電用煤已超過8億噸,占煤炭總產量的60%。燃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已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核電是一種技術成熟的清潔能源,以核電替代部分煤電,可以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到2005年,我國擁有850萬千瓦核電容量,即意味著每年頂替燃用煤炭3000萬噸。     此外,推進核電建設對保障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也是發展高技術產業、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措施。     可以說,加快核電建設,正逢其時。     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實現核電產業的自主化和本地化,中國核電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期     中國核電建設經過20年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需求持續增加,為核電發展創造了市場條件。綜合國力的明顯提高,為核電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核電建設,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基本具備。     一個艱巨的歷史任務落在了核電工業建設者的身上: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實現核電產業的自主化和本地化,盡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專家指出,確定這樣一個前進的方向,說明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核電工業的“軟肋”。到目前為止,我國沒有制定過一個權威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核電建設規模較小,堆型多,批量化、本地化程度低,經濟性差,依賴特殊的電價政策經營。核電機組從多國引進,多種堆型、多種技術、多類標準并存。一些關鍵技術沒有掌握和突破。這些問題,制約著我國核電的發展。而與此同時,國際上核電技術發展很快,多數已經完成了標準化、系列化的工作。     核電建設體制也存在缺陷,項目施工、建設管理、引進技術、實施國產化等職能交叉運行,不利于市場競爭和分工協作。核電管理體制不健全,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不夠,難以有效地配置核電技術資源。     自主化的發展,首先需要的是統一組織,統一領導,加強協調,盡快明確一個核電工業發展規劃,明確分工,積極落實。     經過長期的研究探討,中國核工業界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按照統一組織、統一技術路線的方針,采用國際招標方式對外選擇合作伙伴,通過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依托工程建設,以市場換技術,避免重復引進,實現資源共享。要充分利用我國已經形成的核電設計和制造的基礎,組織有關設計單位和制造企業密切合作,聯合攻關,積極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實現我國核電設計和設備制造自主化目標。     沒有良好的經濟性,就不可能有長久的生命力。走市場化道路,是核電發展的必然選擇。市場化,就要有競爭意識。通過競爭,提高效率,通過競爭,降低成本。核電建設要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負責制、資本金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標制和工程建設監理制。項目業主企業要明晰產權,明確責任,在設計、施工、管理和采購、制造等各個環節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并有明確的經濟目標。最終,要使核電的上網電價與當地脫硫火電相比,經濟上具有競爭能力。     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只要我們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堅持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就一定能夠形成自主開發和建設我國品牌核電站的能力,實現核電產業的自主化和本地化,更好地保障經濟發展,滿足電力需求增長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