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眼光看“審計風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5日 11:48 解放日報 | ||||||||||
    6月下旬,一批違規大案在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審計報告中曝光,自此,一場“審計風暴”席卷大地。     其實,審計報告年年做,今年既非第一次,揭露的問題相較往年也并非特別突出,為何獨獨今年刮起“風暴”?不妨從經濟角度來看一看它的宏觀背景。
    審計是種常規經濟監督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陸德明教授說,審計是一種基本的、常規的經濟監督。相對于其他幾種監督,審計更具權威性和公正性。     其他幾種經濟監督包括:會計監督。會計監督是依附性的,它既不獨立也沒有權威性,只是一種內部監督。因為會計服從于單位負責人,“老板”要他做“假賬”,他不得不做,除非出于自己職業道德的約束而走人。     財政監督。財政監督是政府對于自身行為的監督,實際上是上級對下級帶有一點行政強制性的監督,它有權威性但不獨立,也是依附性的。     信貸監督。是指銀行等金融部門對客戶等的監督。這種監督相對來說是外部監督,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往往缺少權威性,弄不好還會引起銀企勾結,難免產生不規范的行為。所以這種監督也往往很難保證公正和權威。     審計監督則與這三種監督不一樣,它是由國家的法律賦予的經濟職能,權威、獨立且公正。國家審計署受國務院領導,國家審計機構是一個縱向的行政系統,這個系統有相對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各種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是獨立的企業法人。它們的審計依法照章、獨立公正。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朱榮恩教授認為,審計是國家運行體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常規手段。朱教授介紹,中國審計體系有三大塊:一是國家審計,它針對社會治理中公共財政、社會福利的效率、效益、環境、節約四個環節,主要是解決老百姓的信息對稱問題。當人大把權力授予政府部門,各部門是否盡職,需要一個獨立的評價體系來進行監督。二是內部審計,解決企業經理層信息不對稱問題。三是民間審計,解決公司治理中的股東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次的所謂“審計風暴”來自國家審計,表達了一種社會的期望。     參與中國經濟轉型     陸德明指出,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審計監督特別重要。     前幾年,政府對此的重視和使用不夠,近兩年開始充分重視審計作為一種經濟監督的職能,這是“審計風暴”刮起來的深層背景。     計劃經濟時期所有的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都是按照計劃、按照政府的意圖來做的。那個時候經濟關系比較簡單,幾乎不存在獨立、權威的外部審計。     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以來,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兩方面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這種變化和轉型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出問題,各種經濟行為、經濟活動是不是規范,是不是有效?評判這些問題,審計的意義非常重大。     “風暴”與宏觀調控相關     審計既然是常規的經濟監督,為何今年“突然”刮起“風暴”來?顯然不能離開宏觀調控這個背景。陸德明教授表示,實際上這也是宏觀調控的一種輔助性措施。     首先,國家審計也是一種行政手段,而且帶有法律的性質,可以說相對于政府的純行政措施,審計是帶有一點法制性質的調控手段。由于這次宏觀調控主要針對一些暴漲的行業,如鋼鐵、房地產、電解鋁,故國家審計署有意識地對這些部門進行了重點審計。     其次,之所以形成“風暴”主要是因為審計報告在媒體公布了。一般而言,審計結果公布與否,效果沒有根本差別。一般情況下審計報告是不必公開的,因為涉及財務保密性,除非有特殊的考慮,比如某個單位有特別嚴重的問題,要嚴厲處置的,就會公開,讓輿論和媒體來監督。所以這次高度曝光可能是為了配合宏觀調控,表示了政府取信于民的決心。     朱榮恩教授則認為,審計作為經濟監督手段,必須通過公開公平公正來達到監督的目的,讓輿論監督參與,執法效果將大不一樣。     審計公開規范民營企業     陸德明指出,審計公開,政治上對官員的影響直接,經濟上則對民營企業的影響最大。     我國經濟正處在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當中,是水最渾的時候,在轉型過程中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哪些規范哪些不規范,里面的變動幅度很大,也許三年前尚屬規范的,現在可能就不規范了,這樣一來,對某些經濟行為的評判標準也在動態的變化之中。所以審計報告公開對民營企業的影響很大,可以幫助民營企業家把握標準,規范自己的行為。     當然這種影響總體上是良好的,規范化是一件好事,我國經濟轉型,要求每一個個人、企業和政府部門都要做到規范,否則的話會影響到經濟的健康發展。經濟轉型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把這些問題暴露一下,對每一個企業產生一種約束力。總體上正面效應大于負面影響。     建立財政公開制度     審計只是揭露問題,其后的法律獎懲和制度建設,才是治本之舉。     朱榮恩認為,現在要考慮政府公共財政管理機制的問題,政府財政預算應該進一步公開化、透明化。有消息稱,中央40多個部委已開始試點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各部門作預算,國庫報賬,集中管理,資金從國庫直接到用款單位,繞開中間步驟。美國聯邦政府實行財務總監制度,專門制訂了“財務總監法”,由政府向各部門派駐財務總監,監管財政撥款的使用,直屬總統領導。美國有的城市每年都編制非常詳細、非常完整的財政預算,而且任何公民都可以查閱,做到完全的公開。     朱教授指出,現在大家對審計風暴的認識,大多看到了它的反腐敗意義,較少注意政府公共財政的效率。比如采購一張辦公桌,可以買1000元的,也可以買2000元的,他買了2000元的,雖然并沒有落到個人腰包,但浪費了1000元。國家審計從傳統的財務審計向效益審計、環境審計等的轉軌急需加強,要開展對政府績效的評價,即資金使用效率、政府集中采購、預算撥款的效率效果等,都要加強編制、申報等的監督,通過對資金使用效率的審計最終達到影響財政預算制訂的目的。     另外,也要通過完善的機制來提高審計的效率。每年查出的案例都有大量相似性質的,“屢審屢犯,屢犯屢審”,固然顯示了國家審計部門的負責精神,但審計的成本是昂貴的,如能審后不再犯,豈不是可以節約大量人力物力支出?這就要依靠完善法律來杜絕屢禁不止,審計發現問題,法律和政策即跟上。     相關鏈接     審計風暴“雨過天不晴”,長長的黑名單依然有如烏云蔽天,讓人揪心不已。長江堤防隱蔽工程建設弄虛作假、以權謀私,造成多結工程款1000多萬元,不合格標段達50%以上;馮明昌利用掌控的13家關聯企業,通過編制虛假財務報表,串通銀行內部人員,從工行南海支行騙取貸款74.21億元;原國家電力公司因領導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并涉嫌個人經濟犯罪案件線索12起,涉案金額10億元;東方大學城開發有限公司以建設大學城配套設施等名義,大量租用農民集體土地,圈占耕地5728畝;工商銀行上海外高橋(資訊 行情 論壇)保稅區支行向“姚康達”一人發放個人住房貸款7141萬元,資金被用于購買128套住房,炒作房地產;交通銀行錦州分行與錦州市中級法院、古塔區和凌河區法院聯手作假,用偽造的法律文書核銷175戶企業的“不良”貸款2.21億元……     仔細分析一下一些案例,不難發現,有很大一部分被審計署重拳出擊的部門,同時也是這次宏觀調控主要針對的行業和領域。而這些行業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建設過剩、增長過快的部門。這些部門通常投資規模很大,收回投資很快,而且利潤很高,正因為其中有暴利可圖,所以會有那么多的企業和個人擠進來,因此很可能存在問題,比如鋼鐵和房地產行業。另一類則是資源稀缺、需要政府扶持的部門,在這些行業里,一旦掌握了某種資源就可以一夜暴富,很容易造成腐敗,比如電力行業。所以說,這次審計署的工作是很有針對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