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定向理財飲鴆止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5日 11:46 證券市場周刊 | ||||||||||
    2004年3月,券商定向理財肇始于深圳。第一創業證券敢為天下先,在券商集合理財被監管層叫停后,推出了定向理財產品。據知情人士透露,僅在深圳一地就有至少6家以上的券商推出了定向理財產品。     然而,在操作細則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券商推出的定向理財產品,一度受到管理層的質疑。《證券市場周刊》了解到,6月中旬,深圳證監局曾召集轄區券商開
    定向理財夾縫求生     定向理財要求單一客戶資金量要在100萬元以上,每個客戶都有獨立的賬戶,券商在多賬戶操作中也堅持獨立賬戶投資,它使定向理財實現了標準化和規模化,又規避了集合理財的嫌疑。在政策夾縫中,目前定向理財已成為券商試驗新型理財業務的突破口。     2004年2月1日實行的《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業內稱為17號令)規定,券商開展的定向理財計劃,只要備案,不需報批。然而,在操作細則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券商推出的定向理財產品,一度受到市場質疑。     一位券商人士向《證券市場周刊》透露,6月中旬,深圳證監局曾召集轄區券商開會,要求已經發了定向理財產品的券商,不能再擴大規模;沒有發的,先緩緩再說。證監會正在調研,目前先穩定局面,目的是要控制風險。     深圳證監局機構處一位官員向記者表示,定向理財產品屬于創新,暫時沒有開展了,要等證監會的相關細則出臺,但一對一的定向理財業務可以開展,客戶可以到證券公司去談。     據記者調查,第一創業證券推出的“金中寶”定向理財產品,第一期通過營業部發行了7000萬元左右,第二期通過中行深圳分行100多個網點發行了2億元左右。目前,第一創業證券似乎并沒有收手的跡象,不但“金中寶”仍在營業部銷售,而且正準備推出名為“金中銀”的定向理財產品。“證監會對券商的定向理財不推崇,但也不禁止,大概是這種態度吧。”第一創業證券一位負責咨詢的人士說。     銀行托管付之闕如     券商定向理財業務吸納了不少基金的理財經驗,比如透明交易、定期給客戶出報告等,然而在銀行托管這一風險控制的主要手段上,卻與基金不可同日而語。     券商人士表示,這是因為在操作細則沒有出來的情況下,銀行不知道風險指標,在托管上難以操作。但建行基金托管部副總經理李春信卻認為:“托管什么時候都是能做的,它在券商和客戶之間樹立了一道防火墻,這樣有利于客戶資金安全。只要資金來源正當,不違規,銀行就能進行托管。在操作細則沒有出來時,銀行可以進行個案處理,根據券商與客戶簽訂的投資方案,進行托管。”中行深圳分行基金托管處一位人士也向記者證實,中行深圳分行和多家券商談過托管,但最終都沒成。其原因不是托管費的問題,而是券商沒有托管的動力。     《證券市場周刊》暗訪了幾家開展定向理財業務的券商,它們均沒有進行銀行托管,有的表示客戶資金已經很安全了,沒必要托管;有的表示資金量要在1億元以上,銀行才會托管。     “一般而言,資金量在1000萬以上,銀行就會托管。券商一般不希望也不推薦客戶進行托管,因為券商的操作將受到托管銀行的限制,將無法挪用客戶保證金。”李春信坦言。     西部某證券公司的一位操盤手向《證券市場周刊》揭秘,在清查券商國債欠庫背景下,一些券商在變著法自救,而沒有融資渠道的券商,只能是再次假手委托理財來融資,只不過是改換名稱而已。     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一位人士透露,定向理財承諾給客戶單獨開立資金賬戶,客戶可以看到資金的使用情況,表面上好像比原來的委托理財要透明。其實,客戶的賬戶仍然是券商大賬戶下的小賬戶,在不進行銀行托管的情況下,券商仍然可以挪用客戶保證金,比如它可以編制假的對賬單。客戶賬上資金一般只有部分購買了股票,其余的是現金,現金那部分,券商可以挪用,當然,賬面上,客戶的資金還在,可以取得出。然而一旦券商資金鏈出問題,就會出現擠兌風險。     另外,一位券商人士向記者指出,定向理財一旦引入托管機制,違規資金進入的渠道將會被掐死。券商不想痛失一些資金量大的機構客戶,所以對銀行托管并不熱衷。     保底承諾死結難解     《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暗訪的券商大多有保底承諾,其操作手法與傳統委托理財并無二致,仍是采用附加協議的形式。     第一創業證券表示,他們推出的“金中寶”定向理財產品,保證收益率不低于5%。“合同上注明了說明書是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說明書明確了預期收益率是5%。由于證監會不允許保底,我們在合同上以‘主動違約’條款作為應對。也即是說,由于我們的投資不當,造成客戶不能拿到高于5%的年收益,我們賠償不足的部分。”第一創業證券負責咨詢的一位人士說。該位人士稱,第一創業證券正在推出的“金中銀”與“金中寶”的差異僅在于個別協議條款稍有修改,而保底承諾是不變的。     世紀證券資產管理部一位人士透露:“定向理財業務,我們是做的。目前有年收益率為2%和5%的兩套方案。我們通過附加協議來保證客戶的年收益。”     “沒有保底承諾,客戶是不會跟你簽合同的。這點,大家都心知肚明。”第一創業證券該位人士說。     一位券商人士自曝內幕,那些承諾保底收益的券商,顯然有兩個目的,一是它有歷史包袱,做莊做不下去了,急需資金續資金鏈;另一種可能是它受利益驅動,有更為暴利的盈利模式。這樣搞出來的定向理財,風險極大,一旦出現償付危機的話,客戶資金將難以收回。     “券商定向理財進行保底,那是權宜之計,誰愿意保底呀?基金允許發產品,而券商不允許,基金不保底,而沒有陽光融資渠道的券商就不得不保底。問題的根子在于券商與基金的不均衡發展。基金前幾年也是虧損,但通過幾年的掙扎,慢慢地以利潤解決了虧損。而券商目前處于困境,卻得不到基金的同等待遇。”一位券商資產管理部老總向記者表示。     一位業內人士笑言,讓券商來理財,等于是讓餓貓來管老鼠,結果可想而知。     細則不出事出有因     對于券商理財是否舊病復發,監管層也沒有底,因此,2月1日17號令實行以來,監管層一直沒有推出相關操作細則。     華夏證券一位人士指出,監管部門看到股市有風險,怕券商接盤自己的重倉股。 “相關操作細則并不難制定,有基金的模式在那里,很好解決。細則遲遲不出的深層次原因,是監管方對股市的定位沒有達到應有高度。說到底,中國股市目前還是一個邊緣化的市場,尚沒有實行積極的股市定位。要使中國股市有財富效應,就必須擴大機構投資者的隊伍,就應讓百姓去認購各種理財產品。”該位人士說。     關村證券一位人士指出,監管部門遲遲不推出細則,可能是出于分類監管的考慮,雖然定向理財是合法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券商都能做。對好的券商而言,將強者恒強;而有問題的券商,則處境會更加不妙。     中國證券業協會一份資料顯示,去年122家券商利潤總額為-93893萬元,盈利券商有63家,虧損59家,其中虧損超過1000萬元的有43家。券商的經營狀況參差不齊,這或許是監管層遲遲不推出細則的原因之一。甚至有人猜測,監管層就是要像當年處理信托一樣,先讓券商死一批,然后再來整合。     “這樣成本太大了。何況,券商是做投資的,而不像信托那樣是純放貸。允許券商進行定向理財,券商的管理水平自然會上去,管理上去了,風險自然得以控制。把細則出了,規矩給了,相應的風險,市場會認同,也會消化。要拯救券商,就是要把理財推出來,這是最快的辦法。”華夏證券該位人士說。     一位券商資產管理部老總建議,操作細則應主要面向集合理財,定向理財搞個案處理就行了。如果一定要出細則的話,希望細則不要規定得太細,定向理財產品屬于創新,應把創新的空間留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