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不能缺失的銀行風險評價指標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5日 10:30 經濟觀察報

    “國家風險”是經濟學家對銀行風險寓意深刻的別稱。從會計的角度看,由于銀行與所在國經濟活動之間存在最持久、最全面、最密切的關系,當銀行的財務報告顯示財務結構惡化的時候,所在國的經濟風險必然加大。反過來,透過它特有的經濟關系管道,銀行風險足以滲透到所在國經濟活動的各個層面。如此說來,將銀行嚴重的不良貸款風險視為現階段中國經濟的頭號風險,一點也不過分。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索愛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在所有風險中,最大的風險莫過于錯誤的風險識別方法。換言之,應對銀行不良貸款風險的一切方法必須從建立一個正確的銀行風險評價體系入手。雖然由銀監會頒布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算不上是中國第一個全面評價銀行風險的官方文件,但在提升銀行風險識別能力方面依然是一項重要的進步。

    不過,不難看出這一評價體系存在一個十分重大的瑕疵,即資本衡量中忽視附屬資本風險。經查驗,該風險評價體系第一部分第一節“定量指標”中只列示了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未涉及附屬資本。

    將銀行資本區分為核心資本與附屬資本是早在1987年制訂的《巴塞爾協議》中便確立的基本衡量方法,雖然以后的銀行資本衡量方法做過許多修訂,但在區分核心資本與附屬資本方面始終沒有改變。如此說來,只關注核心資本風險,不關注附屬資本風險,無疑是錯誤的。

    毫不夸張地講,忽視附屬資本風險,意味著將整個銀行風險評價體系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之上。作為常識,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基本表述是核心資本不低于加權風險資本合計的4%(或更高),附屬資本不超過核心資本的100%。這就是說,即使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4%,但是,假如附屬資本超過核心資本的100%,依然可以說銀行資本充足率不達標。從這一意義上講,銀行資本充足率絕對不是一個越高越好的概念。

    進一步說,鑒于貸款損失準備是影響核心資本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附屬資本中包括了貸款損失準備,因此,銀行資本風險評價的重點不是核心資本,而是包括貸款損失準備在內的附屬資本。簡單地講,充分計提貸款損失準備可能導致銀行虧損,進而減少核心資本或凈資產,以至于降低核心資本充足率,并在增加貸款損失準備以及相應增加附屬資本的情況下,導致銀行附屬資本對核心資本的比例超過核心資本的100%。

    依據2003年報,深發展披露的按照五級分類標準計算的不良貸款合計為115.96億元,年末累計計提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41.71億元,撥備覆蓋率僅為35.97%。這顯然是未能充分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情形。如果充分計提,深發展的貸款損失準備應當與其不良貸款余額一致。這意味著深發展2003年末核心資本應當由披露的41.53億元減至-32.72億元,由貸款損失準備構成的附屬資本則增至115.96億元。這樣一來,深發展披露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就不再是3.24%,而是-2.55%。

    推而論之,有理有據地講,幾乎所有的上市銀行都存在貸款損失撥備不足的問題,進而存在核心資本都有風險減值空間的問題。結論是幾乎所有上市銀行的財務報告都存在重大公允列報瑕疵,以及幾乎所有上市銀行財務報告都不值得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依據中國人民銀行1994頒布的《關于資本成分和資產風險權數的暫行規定》,附屬資本全部是由貸款損失準備構成的,但在有關銀行發行次級債的規則出臺后,由于次級債被視為銀行附屬資本的一部分,而且不得超過附屬資本合計的50%,貸款損失準備占附屬資本的比例將下降到50%,相應的,對核心資本的比例也將下降到不得超過50%。這意味著國內銀行資本標準在次級債發行規則出臺之后大大升級。

    盡管核心資本風險可以通過發行股票或股東注資的方式加以緩解,但附屬資本風險只能依靠銀行自身努力(主要通過減少不良貸款的途徑)才能緩解。重要的是,如果附屬資本對核心資本的比例過高,并且主要由大量的貸款損失準備構成,即使今后可能降低或減少,但當前仍是一個巨大的資本風險,表示有大量的貸款可能無法全額回收。這樣的風險可以忽視嗎?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銀行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十大空氣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爭議
2004范堡羅航空展
杜邦不粘鍋致癌風波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海巖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