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監會盯緊兩類信披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4日 09:46 上海證券報 | ||||||||||
    近日,香港證監會公開批評了部分申請上市的公司,稱其出現了兩類嚴重的信息披露問題。     第一類,在無充分理由支持下,聲稱公司即將推出的新產品會十分成功;第二類,擬上市公司與供應商或者客戶有著非同尋常的關系。香港證監會已經據此把幾家違規企業打回去了。
    香港證監會認為,普通投資者無法了解新產品為何會像公司說的那樣成功,也無法洞悉公司與供應商和客戶的關系,因此無法作出理性判斷。擬上市公司如此,對于已上市公司,香港證監會估計也不會手軟。     其實,哪家公司說起自己的產品不天花亂墜?從公司角度說,推出新產品,一般是基于其市場前景樂觀的預測,如果估計賺不到錢,則不大可能去開發這種新產品。即使這些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不吹,一些"準信息"披露的文件,比如公司的產品宣傳、新聞發布會,往往也會美化自己的產品。比較可信的是,由第三方作出市場調查,并對此產品做一個分析。但是,又有一個問題是,這第三方的可信度是多少?如果要請一個信譽好的第三方,估計花費可不少。     關聯交易更是有"花頭"。有多少公司的現金流不是依靠兄弟企業的幫忙做上去的?有些關聯企業,可能在名稱甚至大股東的名稱上看不出端倪來,要查到最終的幕后控制人,才會真相大白。     這些調查,普通的、業余的投資者根本無法完成。不過,從香港證監會經常發布的執法公告看,他們正在加大對上市公司、分析師和經紀人的監察力度,一旦亂說話,輕則暫停牌照加上譴責,重則吊銷牌照并課以重罰。如果背后還有行賄、受賄的貓膩,香港廉政公署就馬上介入。先前的先科國際,7月7日剛剛配股結束,7月9日廉政公署就拘捕了涉嫌在該公司配股時受賄的分析師和基金經理。     香港證監會的另外一招是,他們在調查上市公司及其他證券從業人員的違法或者違規行動方面,往往不遺余力。因為唯有情況屬實,調查費用才能由有關公司或者個人支付,因此任何蛛絲馬跡都不會被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