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下跪與道德倫理資源的效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3日 09:06 中國經濟時報 | |||||||||
單士兵 7月22日的《南方周末》刊載一篇題為《副市長跪向深淵》的文章,山東省濟寧市副市長李信,涉嫌貪污、受賄、綁架、故意傷害等多種違法違紀行為。就是這樣曾經飛揚跋扈的地市級的副市長,為了讓與他有著諸多的恩怨糾葛舉報人李玉春停止檢舉他,曾痛哭流涕地跪在李玉春面前,“懺悔”不已。
下跪,在中國古代,曾經是作為一種禮節(jié)出現過。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下跪,往往成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此關系的重要詮釋,具備界定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倫理”的特定功能。時至今日,下跪內涵已經發(fā)生重大的變化,其背后包含著深深的“求”的要義,是萬般無奈時的乞求,是處境艱難中對人生命運的祈求。 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深厚的民族傳統的國度,歷史文化沉淀的影響將是歷久漫長的。面對下跪,誰也無法抹殺其本身具有的強大的心靈碰撞的力量。這也許就是文化倫理資源的效用表現吧。比如,面對下跪,接受跪拜者,無疑要承載一定的道義壓力與感染力。甚至,在特定的時間與環(huán)境下,對一些接受跪拜者來說,跪拜對人起到的效用,可能會比特定的法律制度產生效用還要明顯。 曾經有一位警察,他就用下跪,化解了一場交通困局。那是在2002年5月24日的中午,在包頭市東河區(qū)的一個轉盤處,發(fā)生嚴重的交通擁堵事件,圍觀群眾多達數百人,使交通頓時陷于癱瘓狀態(tài)。當地交警溫永勝進行了一系列的疏導工作,卻毫無效果。于是,他下跪了。跪在人群面前長達10多分鐘,驚呆了在場的人們,終于使交通擁堵的現場恢復了正常。 警察作為執(zhí)法者,用其本身的權威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下跪卻能解決。有專家認為,這說明當前一些合法性資源在某些事件的環(huán)節(jié)中作用乏力。顯然,警察下跪所憑借的,就是一種根植于傳統文化中那種委曲求全的感動力,這種感動力,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還可能綴加進了諸如責任感和道德感這樣的因素,從而發(fā)揮出更大的效用。 現在,有一位副市長下跪了,通過照片,還是能看得出,他滿臉懺悔之色,神情異常沮喪,甚至涕淚橫流。這位叫做李信的副市長,面對的也一種困局,那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同樣,他也是在對他的舉報人采取了種種依附于權力、金錢的手段之后,卻未能取得效果的情況下,向他面前這位的“弱者”低頭折服,無奈下跪。根據報道,接受跪拜者,也就是那位叫做李玉春的舉報人,為副市長的跪拜行為拍照留證,還為這位副市長在跪拜中“呈供”上來的“保證書”、“懺悔書”做技術鑒定,以及從后來這位舉報人的表現來看,這樣的下跪,在特定時間內,起到的作用是無法抹殺的。 警察的下跪和腐敗副市長的下跪,前者是為承擔責任,后者是為逃脫懲罰。可見,面對下跪,人們必須要明白,誰在下跪,向誰下跪,為何下跪。這實質上都是下跪的方向性問題。下跪本身所附含的道德力量、倫理資源、面子效應無法抹殺。正是基于下跪本身可能取得的效應,我很擔心,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腐敗者上演過有形或無形下跪的插曲,用下跪的姿態(tài),戲劇性的走出了自身的“囚徒困境”呢? 要知道,下跪,可能軟化一個舉報者的決心,也可以讓一些原本不愿與腐敗分子妥協的心軟化下來。我們講求從制度與法律上對官員進行約束,但是,我們并不能否定人作為“道德人”的特質。我們承認法律制度技術性手段的力量,但是,一些借助于傳統資源的道義力量同樣不能忽視。也就是說,在建設健康文明的社會進程中,制度資源與倫理資源博弈,值得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