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做大更要做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2日 06:27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寶鋼、上汽進入《財富》500強引發新話題 2004年《財富》全球企業500強排名公布,中國又有4家公司進入其中,而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公司已經增加到15家。與其他壟斷性的電力、金融、石化類企業相比,此次入圍的寶鋼和上汽格外引人關注。
這是中國制造業已經在世界市場上登堂入室的標志,還是一場形式大于內容的偶然事件? 世界工廠的必然 據《財富》雜志的數據,寶鋼2003年實現營業收入1204億元,折合145.48億美元,列世界500強第372位,上汽集團以117.54億美元的收入,排名列世界500強第461位。 寶鋼和上汽成為中國競爭性行業和制造業中第一批進入世界500強的公司。在寶鋼和上汽兩大巨頭原先的戰略規劃中,進入世界500強的時間表分別是2005和2007年。寶鋼提前一年進入世界500強,位次直接進入了前400名。上汽集團則是我國第一家進入世界500強的地方性企業,而且提前3年實現了2002年提出的三大戰略目標之一。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說,上汽去年就可以進500強,但是因為是合資企業,所以數據就腰斬一半,今年進去名正言順。上汽是中國汽車業第一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怎么說也是一大進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表示,上汽進入全球500強,是讓人振奮的標志性事件,它表明中國的汽車制造業在規模和技術上已達到一定水平,也標志著上汽集團所代表的中國汽車工業合資之路所取得的成績。 有資深分析人士認為,寶鋼、上汽進入世界500強,是中國制造業正在世界范圍內崛起的必然結果。寶鋼和上汽入選500強,在某種意義上濃縮了中國鋼鐵行業和汽車行業近兩年超高速發展的精華。身為鋼鐵行業和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寶鋼連續兩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上汽集團轎車產量連續兩年增速超40%。這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必然結果。 寶鋼穩定500強地位 寶鋼進入500強可謂名至實歸。寶鋼已經是我國規模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產品工藝檔次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鋼鐵聯合企業。2003年,寶鋼粗鋼產量達到1987萬噸,世界排名第六,其核心企業寶鋼股份在全球同行中噸鋼盈利能力最強。此外寶鋼與新日鐵、阿塞洛合資建設世界頂級汽車板生產廠,與全球最大鋼鐵集團阿賽洛合作建設激光拼焊項目,與巴西CVRD合資組建的鋼廠,增加了寶鋼在國際市場的品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寶鋼與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有長期合作協議,可以獲得足夠的上游供應鏈的支持。 據悉,寶鋼的目標是:到2005年,鋼鐵主業保持在中國鋼鐵業中的領先地位,建成中國最大、最具競爭力的鋼鐵精品基地和鋼鐵工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研發基地。到2010年,寶鋼鋼鐵主業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三名;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集團。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寶鋼主導的精品鋼市場,現在形勢良好,寶鋼今年還有一鋼不銹鋼等大項目完工投產,銷售收入將會繼續增加,預計最近幾年穩中有升的趨勢應該不會變。但是寶鋼也面臨其他問題,比如宏觀調控控制過熱行業,鋼鐵業首當其沖,雖然寶鋼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如果鋼鐵業長期需求縮減,寶鋼的利潤也會受到沖擊。此外鋼鐵業的集中度非常低,與國際市場上數家寡頭能夠控制一國市場不同,中國前十三大廠商僅占鋼鐵產量的44%。中國鋼鐵業勢必會走國際上集中的道路,寶鋼到時也會受到考驗。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世俊表示,中國鋼鐵行業的產量已經世界第一,但是投資過熱使鋼鐵業喪失了一次難得的結構調整機會。中國鋼鐵業根本上還要由大做強,培養有競爭力的企業。 上汽凸現中國汽車業隱憂 毫無疑問,Q上汽進入世界500強更值得中國制造業關注。 賈新光認為,現在500強評選的是選500大,上汽數據上是夠500強的門檻了,但是距離500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還有很大距離。500強里前十名的汽車生產商就有四家,全部在國內有合資廠。上汽現在是中國汽車業老大了,但是問題是它太缺乏自己的東西了。 賈新光對記者講述了一個北京車展的故事:一位來自美國汽車新聞的記者對他說從來沒有見到像北京車展一樣,一個車展展出的絕大部分都是外國品牌的汽車! 賈新光認為,上汽進入500強反而了凸現了中國汽車業已經進入了一種危險境地,國內三大廠商已經變成了國際汽車巨頭的棋子,缺乏自主品牌,沒有核心技術,本來希望的市場換技術,現在連市場都被外資品牌占領了。 而汽車業分析師鐘師認為,上汽集團進入全球500強是形式大于內容。上汽集團的主要企業就是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它生產的產品都是外國品牌,自己沒有品牌,也沒有多少技術,還不算是一個完全自主的企業,只是作為一個加工型企業靠數量而進入全球500強。 警惕日韓模式 理論界認為,世界500強企業的發展主要有兩種模式,一類是以歐美跨國大公司為代表的發展模式。這些跨國大公司大多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發展起來,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雄厚的實力,是一種先發型企業。另一類是以70年代日本和80年代韓國的跨國公司為代表的發展模式。這些后發型企業選擇了一條超常規發展道路,這些企業為在短期內崛起成為國際級的航空母艦,進行了大規模的外部擴張,通過兼并、收購、聯合等手段,迅速擴大經營規模,使企業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迅速躋身世界500強行列。 同濟大學一位亞太專家表示,日韓模式純粹是一種以大唯美的經濟審美觀,所以日本、韓國崛起了一批像三菱、三星、大宇、現代等大企業,他們紛紛撞線,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但是缺乏核心技術,對世界市場缺乏敏感,一旦自身的發展規律被外界打破,很快就瀕臨破產。現在大宇被通用收購,三菱被戴-克收購,又要退貨,可以想象500強不是那么容易煉成的。有資料顯示世界500強的平均壽命是40年,上汽和寶鋼此次作為中國制造業代表進入世界500強,必須警惕日韓模式,切實發展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和品牌,避免前車之鑒。 長江商學院項兵教授表示,留給中國的企業成長為世界級企業的時間只有5--10年,在這段時間里如果完不成發展,10年后中國的市場也被占領,500強就沒有意義了。上海證券報記者李小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