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結構改革不應強調“中國特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1日 11:30 上海證券報 | ||||||||||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當前國企改革的核心問題。但多年來,有一種值得警惕的觀點認為,中國的企業,要考慮中國的特點,要有我們自己的特色。     總的來看,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要考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色,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我也認為,公司治理結構改革不應強調中國特色。原因很簡單,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關系到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正是過去過多地強調考
    國民經濟戰略性調整的一個直接結果,是對于競爭性行業,國家財政已經不可能再搞補貼。一個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它要求發展,直接融資的主要渠道將來主要靠資本市場。在資本市場上,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自然人投資者,投資企業的做法和政府是不一樣的。政府對投資的企業希望直接干預和決策,而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對投資的企業不想進行干預,它們更關心的,是企業的運作規范。一般說來,他們愿意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但決不愿意承擔由于企業的不規范運作而造成的資產損失。如何將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跟資本市場實現有效的結合,讓企業和投資者雙贏,關鍵要看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在這里,不能強調所謂的中國特色,企業不能說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它的法人治理結構必須是規范的、透明的,是所有者可以信賴的。而這一點目前的投資者恰恰沒有能夠得到。     客觀地說,這幾年政府對于加強公司治理重要性的認識正在提高。然而,我們又不得不遺憾地承認,當前,包括上市公司在內,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是極不規范的,重點表現為大股東侵犯小股東的權益,國有股東侵犯非國有股東的權益。比如,對于一個上市公司,政府可以下文件,突然間免去它的經理。這是因為它一股獨大。國有股有政府背景,企業經理人看政府的臉色行事,而不是面對全體股東。這種狀況現在還相當普遍而且很嚴重。     根據一些經濟學家的分析,目前中國公司在治理結構方面存在以下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股權結構不合理。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權仍由政府持有,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占了全部股權的54%;有國家背景的董事在董事會中占絕對優勢,平均占董事人數的75.5%。二是政府部門"授權投資機構"控制上市公司,使母公司"掏空"上市公司的丑聞時有發生。三是許多集團公司保存公開或隱蔽的"多級法人制",存在資金分散、內部利益沖突、"利益輸送"的弊病。四是董事會、監事會存在缺陷,獨立的非執行董事缺乏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的能力與動力。五是董事會與執行層之間關系不順,導致"內部人控制",無法形成制衡。六是公司執行機構有弊端。執行層往往缺乏股東價值的觀念,沿用"集體領導"方式造成決策失誤和無人負責現象,沿用過去的薪酬制度對執行人員或缺乏足夠激勵,或由被激勵者自定薪酬導致腐敗。等等。     目前,國企改革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但如果法人治理結構不規范,所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也會是假的,名似而實不至,而要規范,就應該痛下決心向國際標準看齊,而不應該過多地強調所謂的"中國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