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發審委要把好新股上市最后一道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0日 01:18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倪榮根 證券市場中小企業板塊近期剛開辦不久,就發生了江蘇瓊花事件,人們在譴責上市公司的誠信缺失、在指責保薦機構保薦人的不負責任的同時,也對中國證監會發審委的工作提出了批評。因為發審委是證券市場產品上市前的最后一道把關者,是保證證券產品質量合格的最終檢驗員,責任重大。
平心而論,自2003年底發審委成立并開展工作以來,通過證監會網站發布公告,發審委工作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初步體現了發審工作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而之所以出現江蘇瓊花之類的“漏網之魚”,除了制度的不健全、相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外,證券市場高速擴容使得發審委限于人手不足、窮于應付的工作狀況,也是可能造成工作閃失的原因之一。 發審委員在審核一家公司股票發行申請時,需要審驗的書面材料估計應在數萬字至十幾萬字甚至更多,而且,以筆者“外行”的眼光來看,審驗這些材料并非像看小說那樣輕松。從發審委半年多的運作來看,筆者發現,經常參加發審工作會議的也就20來人,每次發審會議參加者為7至8人,每次審核的公司為3家左右。若以每人每周參加一次發審會議,每次審核3家公司,每家公司需審閱的書面材料平均為10萬字。由此可知,發審員的工作量及所負的責任是非常大的。 打一個不太貼切的比方,全國人大開會時,人大代表審議僅幾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還要花上十天半個月,發審員每周要看數十萬字的材料,并要對材料的真實可靠、股票發行與否作出萬無一失的判斷,也真有點勉為其難。 問題是最近兩個月里,發審工作會議已由最初的每周1至2次,猛增到每周4次,每周審核的公司數量達到10多家,而參加發審會議的人員還是這20來人,每人參加會議的次數及審核公司的家數卻成倍增加,這不免讓人擔憂起審核質量來。 最近證券市場擴容猛于虎,筆者避開高速擴容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不談,鑒于江蘇瓊花事件的教訓,從保證上市公司質量而言,筆者希望管理層把好關。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7月20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