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專家熱議中國經濟走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9日 00:28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編者按: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經濟金融界十分關注的2004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GDP增速達到9.7%。本報記者在第一時間采訪了三位經濟專家,專家們就統計局發表的數據作出了見仁見智的分析解讀,同時對下半年的經濟運行態勢作出了展望。 厲以寧:當前應該“有保有壓”
不要把9.7%想得過高了,這個增長相對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來說,是正常的。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和分析來看,和去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確實比較好。其中,我國投資的慣性仍然存在,投資比重大,特別是在現在的市場經濟中,雖然有很多人認為,我國的投資過熱了,但是,整個投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確實有很大的幫助,出口和消費也能保持一個好的勢頭。 當前應該保持一種“有保有壓”的態度,下半年應該注意中國經濟發展中一些薄弱的環節,切實要把農業投資加大,這對農民收入增長才有好處。在電力能源和交通運輸等建設上,也要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基礎設施。 應該看好對外貿易,但受到一些國際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如果還不提高國際競爭力,面臨的困難將會更大,所以一定要提高出口競爭力,發展自主的知識產權。 當前阻礙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我國的技術工人短缺不容忽視。我們有很好的經濟發展時機,如果沒有熟悉的技術工人,我們仍然不能發展工業技術。 按照經濟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GDP增長還會保持在9%以上。 巴曙松:重點進行市場化體制改革 為了避免和防范經濟的大起大落,從當前的經濟走勢看,以下幾個方面的趨勢值得關注,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大落的危險性在上升之中,二是信貸波動情況也隱含著令人憂慮之處。 從對通貨膨脹的分析來看,不由內部自主調控決定的色彩頗濃,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外部資源制約和沖突可能日增。如果繼續出臺新的大力度的綜合調控措施,有可能使得我們在失去經濟穩健快速增長的同時,不能避免通貨膨脹的持續高位徘徊。因此后續調控措施是否具有深化市場和開放經濟的視野,調控措施的節奏和力度是否把握得當至關重要。 下一步宏觀調控的重點,應當是在現有的宏觀調控措施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的背景下,重點進行市場化的體制改革,特別是針對導致此次宏觀經濟過熱的體制性缺陷進行重點改革,從而鞏固現有的宏觀調控成果,為新的一輪經濟增長奠定基礎。對資源短缺問題應當有市場化的戰略眼光,不能主要依賴行政管制。要推動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從財稅體制、行政管理體制著手,探尋理順中央不同部門之間、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事權財權關系的可能途徑。 趙錫軍:下半年經濟走勢將更加平穩 下半年估計基本還是會沿著上半年比較快速增長的軌跡邁進,下半年宏觀調控手段繼續發揮其作用,可能會使經濟走勢更加趨于平緩,總的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長的動力還是很強勁的。在經濟發展起飛這個關鍵時期,受發展不平衡因素影響,其風險也會較大,有關部門應適時推出過濾風險因素的對策,才能使經濟在保持相對較快的形勢下不至于出現大的波動。 盡管GDP基數已經比較大,但下一階段還要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經濟建設為目標,不能只為提高GDP而導致其他方面發展出現失誤。發展經濟受到環境因素、人口因素和能源因素等的影響,我現在最擔心的是能源問題的解決。 目前情況來講,利率的調整需要評估兩個問題,一個是利率需不需要調整,一個是調整要實現什么目標,能不能實現目標。我個人判斷,需不需要還難以回答,但在利率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調整利率要實現什么目標理由并不充分,利率的調整并不能解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也不能成為調整微觀經濟行為的杠桿,抑制經濟過熱也并不明顯。 (國際金融報實習生 鄭莉莉 采訪整理)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7月19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