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據《南京日報》報道,瓊花丑聞暴露后,很多投資者指出,發審制度改革后不久,運行短短數月的新發審委,竟然會爆出如此“審核丑聞”,令他們十分痛心。然而,江蘇瓊花的過會日期2003年7月1日,與新一屆發審委并無關系。
據了解,江蘇瓊花早在2002年7月和2003年4月就分別將1500萬元和1000萬元資金委托德恒證券和恒信證券理財,這一切都發生在發審會之前。
雖然,瓊花事件與新一屆發審委無關。然而,很多投資者還是表達了對新一屆發審委“高速發審”工作質量的擔憂。一位投資者說,僅7月份上半月,
發審委審核家數就高達24家,如此高的速度,簡直讓人瞠目結舌。據他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申請材料就有15萬字左右(用A4打印紙、小四號字,需1300多頁),24家就是31200多頁360萬字。按照正常200字/分鐘的閱讀速度,要把這么多的材料看一遍,至少要花300小時,就是晝夜不吃不睡,也要將近13天才能看完,何況還得對這些充滿了數字的資料進行辨別判斷審核。他很擔心這么高的工作強度,會讓委員們眼花繚亂、頭腦發漲,萬一一時疏漏,讓“瓊花”這樣的公司混進股票市場,豈不害了市場、害了投資者?
記者日前了解到,新一屆發審委審核上市公司時,并不是所有委員都參加,有著類似于“輪班”的機制。所以,從工作量上來看,應該還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但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上市審批速度的確太快了,市場有些吃不消。
據了解,截至昨日,新一屆發審委今年已召開了41次發審會(去年全年僅有52次),審核了150家公司的籌資申請。從節奏看,今年1月份為5家,2月份為9家,3月份為27家,4月份為28家,5月份為19家(20天),6月份為38家,7月份截至前天就高達24家。如果速度不減,7月份發審“產量”有望創歷史記錄。在發審速度迭創新高的同時,滬深大盤卻節節走低。顯然,股市的下滑,與擴容速度過快不無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