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啤酒巨頭卷土重來(行業動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6日 04:07 人民網-市場報 | |||||||||
李真 數年前在中國市場鎩羽而歸的國際啤酒巨頭們,面對中國啤酒市場的飛速發展,重整旗鼓,通過與中國啤酒企業合資的方式再度進軍中國市場。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荷蘭喜力公司、比利時英特布魯公司、丹麥嘉士伯公司等幾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尋找了一些中國戰略合作伙伴。丹麥啤酒商嘉士伯收購了云南最大的啤酒制造企業大理啤酒;荷蘭啤酒商喜力收購了粵海啤酒集團有限公司21%的股份;蘇格蘭紐卡斯爾啤酒公司收購了重慶啤酒近20%的股權;美國啤酒商安海斯—布希公司贏得了哈爾濱啤酒的控制權;全球最大的啤酒釀造商比利時英特布魯公司繼今年3月份收購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在華啤酒業務之后,又于近日以5320萬美元取得了浙江石梁啤酒有限公司70%的控制權。 據分析,外資啤酒巨頭癡心不改,再度重返中國市場主要是出于以下四方面的考慮。一是由于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啤酒市場規模宏大。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啤酒消費量達到2500萬噸,已連續兩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費市場。二是中國啤酒市場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據統計,中國啤酒市場的年均銷售額高達60億美元,且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而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啤酒市場年增幅只有1%至2%。三是中國啤酒市場利潤空間較大。業內人士指出,以一般質量較好的啤酒而言,1000升啤酒能贏利500元左右,就算以每千升啤酒可獲得200元的利潤來估算,全國啤酒的年利潤也可達到1000億元左右。四是我國啤酒行業的開放程度變大,對外國投資者的股權投資限制減少,且中國啤酒市場目前正處于資源整合階段,為外資企業投資中國啤酒市場創造了更多的機遇。 整體來看,國外大型啤酒公司爭相收購中國啤酒廠部分股權有利于中國啤酒業的發展。目前中國作為啤酒生產大國,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較低,品牌多而雜,特別是資金短缺,難以形成突出的產業優勢。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只有產能達到60萬噸才能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除了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重慶啤酒、珠江啤酒和哈爾濱啤酒等百萬噸企業之外,地方啤酒企業規模大都在20萬噸以下,存在資金方面的巨大壓力。我國啤酒廠通過將股權出售給外資企業,可以獲得較為充足的資金,這有利于為國內啤酒廠家增加投入,獲得后續發展的動力。同時國外公司參股之后,也帶來了國外啤酒公司的先進生產技術、管理方式和消費理念。 然而,也要看到,雖然外國廠商目前對中國啤酒企業沒有構成直接威脅,但是潛在的強大競爭已經悄然開始。進軍中國市場的品牌大多是世界知名企業,他們所經營的品牌也主要是中高檔產品。盡管這對低檔品牌啤酒占市場主體的中國市場而言,本土市場相對穩固,但是國外廠商如今也打起了地區牌,收購了部分中國啤酒品牌的股權,意圖從高、中、低3個檔次對中國本土市場形成沖擊。因而,如果國內企業不借此機會加速生產發展,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創造出叫得響的品牌,就必然會面臨被國外公司吃掉的危險。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啤酒業競爭中,國內啤酒企業需要增強品牌意識,運用外來資本擴大生產規模、經營渠道。同時,運用外來資本的技術、管理和理念等經驗,實行“走出去”戰略,將國內啤酒企業的成功經驗、經營模式主動移植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爭取更大的國際市場發展空間。 《市場報》 (2004年07月16日 第十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