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王琴華——三良策可規避美國“337條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6日 00:07 北京現代商報 | |||||||||
商報訊 (記者方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003年發起了11起“337條款”調查,涉及中國企業的有4起。相對于反傾銷,“337條款”更為苛刻,一旦實施也要比反傾銷措施嚴厲得多。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應對美“337條款”已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日前,商務部產業損害局局長王琴華在商務部組織的在線討論中,對于如何應對337條款給予了三條建議。 據介紹,“337條款”主要是用來反對進口貿易中不公平競爭行為,特別是為了保護美
與反傾銷案件不同的是,在“337調查”中,并不需要證明美國國內產業受到了損害,而只須證明進口產品有侵權事實,而美國國內確實有相關產業即可。因此,對美國企業來說,提起“337調查”的門檻比較低,而對應訴企業來說則比反傾銷應訴難度更大。目前我國已越來越多地成為美“337條款”的受害者,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應對美“337條款”已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 王琴華建議國內企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規避“337條款”: 首先,出口企業應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尤其是以OEM、ODM方式出口的外貿企業,應注意下單的外商是否擁有該產品的商標、專利、著作權等權利的證明文件。若外商既非權利人又無適當的授權證明文件,則應考慮法律風險,應在合同中訂立任何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的情況都應由該外商負責并賠償己方損失的條款。 其次,在被美國廠商起訴時,我國企業應及時主動應訴。企業可委托在商標和專利權方面有特長的律師事務所,積極搜集證據,參加應訴,積極抗辯,如證明對方知識產權無效等,來爭取勝訴。 此外,國內企業為避免失去美國市場的損失,可考慮支付賠償金與美國企業達成和解。J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