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挑戰--訪摩根富林明亞太區CEO許立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5日 06:43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隨著合資公司數量的越來越多,市場對于合資公司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日前,上投摩根富林明的外方股東--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的亞太區(日本除外)首席執行官許立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談了他對當前一些市場熱點問題的看法。 記者:目前,越來越多的合資基金公司進入了中國市場。您如何看待合資公司與中資公司的競爭格局?
許立慶:從摩根富林明來看,我們認為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摩根富林明已經培養了一支熟悉本土市場,同時又有國際視野的管理團隊。當然,經驗是無法簡單復制的,中國市場與亞洲任何其他市場都不同,在這一市場上將會出現更多因不適應而被淘汰的幾率更高。從股東的角度來說,我們當然希望合資公司能夠盡快地建立良好的商譽,躋身一流之列。 目前,一些本地基金公司已經在這幾年的競爭中累積了一定的市場品牌。不過,真正的品牌戰是在產品線完善后才可能展開的。因此,這將是個持續的過程,目前品牌戰還只是剛剛開始。如果從兩大群體的競爭來看,我認為,本地基金公司最終仍將占上風。這在其他市場上已經被無數次驗證。 記者:對于合資,您認為最大的成功要素是什么?對于上投摩根富林明,外方股東會在多大程度上投入合資公司的運作? 許立慶:首先我想說,對于合資基金公司,我們并不陌生。除了在中國內地的上投摩根富林明,集團在泰國和澳大利亞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是合資公司,可以說我們對于合資這一模式非常了解。用一句話概括,合資是否成功主要就看合資股東1+1的效應是否大于2。 作為一個強調人力競爭的行業,人員本地化是一個趨勢。除了在運作和框架上給予了必要支持外,實際上我們給予了合資公司管理團隊很大的授權,但確定了幾個原則,如基金營銷不可言過其實、銷售手段必須合法合規等。 記者:混業經營的模式正越來越成為趨勢。從內地來說,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已經誕生,銀行涉足資產管理業務也已被提上議事日程。您認為,這是否會影響基金公司的生存呢? 許立慶: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談這個問題。消費者到便利店去買牛奶,難道說他們都需要養一頭牛?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然會有有實力集團背景的便利店會有自己的牧場,但那是作為大多數便利店來說,更多地還是定位于銷售商。同時,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他們更愿意有多品牌的選擇,至少是不拒絕。因此,一定數量的優質品牌提供商有著廣闊的進場空間。從國際市場來看,盡管混業金融集團的整體優勢越來越顯著,但與此同時,專業分工的格局越來越明顯。比如全球最大的銀行集團其內部的資產管理業務未必也是最大的,但其銷售的基金產品量卻仍然可以是最大的。在渠道競爭的優勢,絲毫不影響其整體優勢。 記者:同為金融企業,一般認為保險業的回報期大約在7至9年。作為有著近20年從業經驗的業內人士來看,您認為上投摩根富林明進入盈利期需要多長時間? 許立慶:和保險一樣,基金公司的業務同樣是長期性的。一家公司的持續競爭力在于其能保持不斷壯大。如果要用時間來衡量的話,我只能說基金公司進入真正盈利期不會比保險公司短。 記者:您認為,上投摩根富林明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許立慶:基金管理不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它依靠提供優質服務來取勝的。對于公司的長期生存和發展來說,投資者愿不愿意買你的產品,公司的累積資產能不能持續才是根本。所以說,我認為,做好與投資者的溝通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記者:對于市場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和問題,您是如何看的? 許立慶:我想說的是,對于一個市場和行業的評價,不能只做橫向比較,還得縱向比較。每個市場都會付出成長的代價。例如,香港市場的大發展是在1987年的股災后取得的。中國內地市場的發展還是非常快的,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存在的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是一個在其他市場都已經得到了驗證。因此,不必對目前的中國市場有太過苛刻的要求。(上海證券報 記者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