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虎口奪食” 占據QFII托管半壁江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3日 06:12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QFII托管中外資銀行各占半壁江山 近期越來越多QFII資格的批復以及QFII額度的發放,意味著QFII在一度沉寂之后又重新開始活躍起來。與此同時,新一輪的托管銀行大戰也悄然展開。去年的爭奪中外資銀行先聲奪人,如今中資銀行已開始奮起直追,逐步形成了中外資銀行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
外資銀行先聲奪人 QFII托管行最初的風頭顯然在外資銀行,率先申請成功瑞銀、野村、花旗、高盛等均把業務定在了花旗、匯豐、渣打等外資銀行。在去年所有的10余家QFII中,外資銀行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托管業務,幾家中資銀行基本上只是象征性地有一家墊底。 外資銀行的優勢在于其出色的技術和在其他市場的經驗,以及在中國外資股市場上的實踐運作。作為唯一一家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向境外機構投資者提供B股托管服務的匯豐銀行,連續多年被國際權威期刊《全球托管人》評為中國最佳證券托管銀行花旗銀行同樣具有極強的競爭力。1992年以來,花旗銀行均為上海證券中央登記結算公司指定的上海B股唯一美元清算銀行,其在我國臺灣地區、印度、韓國等地的QFII托管業績更是一個強大的殺手锏。渣打銀行則是亞洲市場最大的托管銀行,已經營了50多年托管業務,目前在14個國家和地區有16個托管中心,占30%市場份額。 那么,從客戶端--QFII來說,他們會如何選擇呢?從記者與一些外資機構的交流中可以發現,鑒于與外資銀行在其他市場上的長期戰略合作,的確有相當一批潛在的QFII傾向選擇外資銀行作為其托管銀行。當然,即便有印象分在,相信作為一種商業行為,QFII會在綜合各種因素后做出一個實際的選擇。但目前至少從某些方面來看,外資銀行有著一定的先天優勢。 中資銀行奮起直追 然而,上述局面近期在悄然改觀。工行近期宣布,德累斯頓銀行已選定其作為QFII托管行,加上此前的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及大和證券SMBC株式會社,工行的QFII托管客戶已經達到了3家,在數量上已經逼近了外資同行。其他如建行、中行等也在不斷增加新的客戶。在經歷了最初的被冷落之后,中資銀行如今開始奮起直追。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資銀行能夠快速占領市場份額的重要原因,并不在于其在短期內在技術或者服務上有了大的飛躍,一個重要原因在戲外。如果說戰略參股是一種較為直接的借力方式的話,那么,業務上的戰略合作則可視為一種間接方式。 觀察目前選擇中資銀行作為托管行的QFII名單不難發現,匯豐、渣打、德累斯頓、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大都為銀行集團或有著很強的商業銀行集團背景。相比較而言,純投資銀行背景的摩根士丹利、野村證券、高盛等,則均選擇了外資銀行作為其托管行,保持了他們在其他有QFII業務市場的一貫做法。 外資商業銀行集團選擇中資銀行作為其QFII托管行,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希望與中資銀行通過這一合作,建立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從而推動其中國內地商業銀行業務的開展。 目前,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的合作尚處于凈輸入狀態,包括QFII托管業務。然而,隨著其內地業務的逐漸推進,這種凈輸入開始朝著有進有出態勢轉變,在未來中資銀行最終走向國際市場后,外資銀行目前的戰略投入將逐步得到回報。 綜合實力發揮作用 概括來說,第一陣營脫穎而出,同一陣營競爭激烈,是目前整個QFII托管業務市場格局的總特點。 無論是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各銀行間的差異開始逐步顯露。部分銀行開始逐步顯示了領先一步的優勢,包括中資銀行中的工商銀行、外資銀行中的匯豐銀行、花旗銀行。 事實上,這種相對集中是目前中外資銀行在整體競爭力和托管業務綜合實力的一種真實反映。以外資銀行為例,取得QFII托管業務資格的是外資銀行中國業務三巨頭--匯豐、花旗和渣打,迄今為止所有的單子均為上述三家所壟斷。其中,尤以匯豐和花旗更具競爭力。雖說,托管業務本身比較單一,但銀行整體投入和實力框架仍起著重要影響。 與此同時,多元化選擇成為QFII托管行競爭的又一新特點。如日興資產管理公司去年度的12家QFII中,中資銀行中的工、中、建、交各取1家,外資銀行中的花旗、匯豐各占3家,渣打銀行占2家,就是一個這種格局的集中體現。 雖然外資銀行在QFII托管上領先一步,但由于目前資金流動仍受到相當限制,外資銀行全球調撥靈活的特長未能充分顯示,加上一些戰略考慮,所以在客觀上提供了中外資銀行齊頭并進的可能。當然,中資銀行要在長期的競爭態勢中處于不敗之地,尚需付出不少努力,面臨諸多考驗。 上海證券報記者 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