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中國人民銀行 > 正文
 
周小川:保持金融穩定防范道德風險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3日 03:41 證券時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首先,對第五次亞洲論壇在北京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并預祝會議圓滿成功。借此機會,我也想表達對會議主辦方———國際金融協會(IIF)和中國銀行———的衷心感謝。此次會議陣容強大,有很多優秀的演講嘉賓;會議內容也很豐富,有對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的研究和展望,有對零售銀行業務、巴塞爾Ⅱ、公司治理等專題的深入探討。今天,我選擇和
千件數碼產品1元熱拍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哪里可以免費發短信?
大家討論的題目是保持金融穩定和防范道德風險問題。

  大家知道,中國今年初在金融體制方面做了一些調整,即銀行監管職能從中央銀行分離,新設了銀監會(CBRC)。中央銀行最近又新設立了金融穩定局,這顯示了中國政府保持金融穩定的決心。在保持金融穩定的同時,我們必須特別注意防范道德風險,這兩方面恰恰是中國金融體制的薄弱環節。借此機會,我希望各位外國專家和國內的研究人士,在研究開發新的金融工具、發展金融市場的同時,也用一些精力研究如何保持金融穩定并有效防范道德風險。

  市場經濟中,金融企業應當有生有死,存在著優勝劣汰。如果沒有優勝劣汰,就不是市場經濟。因此,我們必須建立這樣一個機制,使差的金融機構、特別是最差的金融機構能夠被淘汰出局,這也是巴塞爾Ⅱ所提倡的“市場約束”原則。差的金融機構能在金融體系中繼續殘存,就是對金融穩定最大的威脅,就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也會形成巨大的道德風險。當然,關閉金融機構也會產生一些問題,比如,有一些債權人會上街抗議,出現群體事件,這是另一種形式的不穩定。但不淘汰差的金融機構會帶來更大范圍的逆向選擇。

  到目前為止,中國關閉和破產的金融機構數量并不多,我們在這方面的改革仍在探索之中。總的來說,進展不算成功,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需要大家的真誠探討。

  中國目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有些金融機構認為監管當局對他們的處置決心不足,就用擴大資產負債的規模來掩蓋舊有的經營問題。他們知道,做得越大你越拿他沒辦法,“too big to fail”。因為金融機構的關閉和破產有負的外部性,有社會成本,關閉的金融機構越大,社會成本越高。這就產生逆向選擇,是道德風險的一類典型問題,是我們亟需研究解決的。

  關閉或破產當然是最后手段,而對一些中間偏差的機構,在其財務狀況剛開始變壞時,應該要有一些及時校正措施(PCA)。如美國的“存款保險公司改進法案”(FDICIA)就規定,對資本充足率下降或出現問題的金融機構要及早做出糾正,避免出現嚴重資不抵債而導致關閉或破產。中國需要這類及時校正措施,因為,財務狀況越是變差的金融機構,越是流動性不足,就越有可能產生賭博心理。如果我們沒有有效的及時校正措施,就不能促使它們用正當的方式去扭轉經營不善的局面,反而可能出現更大的風險。這會演變成為嚴重的道德風險。事實上,不僅中國如此,世界上這種現象也不鮮見。1995年的英國巴林銀行,尼克.里森在作金融衍生產品虧損以后還要賭一把,結果越輸越多,直至整個巴林銀行關閉并被兼并。在中國,這種現象往往表現為高息攬存,越是高息攬存的金融機構,潛在風險可能越嚴重。

  在金融機構關閉和破產方面,中國目前存在很多問題。現在,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方式主要采用的是行政性關閉,而不是市場化的破產方式。當然也有一些案例是在行政關閉后走向了破產,但總的來說是行政主導型的做法。這與當前法律環境和司法執法條件有關。必須看到,行政關閉后,出了問題,人們往往會去找政府,使政府承擔了過大的責任,而且助長道德風險。政府不解決,部分債權人可能會靜坐、游行,甚至延續好多年,現在我們還不時看到這種現象存在。特別是一些未經許可的非法基金、非法期貨公司、非法證券營業部被行政關閉后,客戶損失了錢就找政府,使得政府應接不暇。另一方面,行政關閉隨意性很強,法規又跟不上,行政手段與司法發生爭議時是否有效也很難說,這種矛盾經常發生。

  外國朋友可能會問,中國為什么不用破產法,為什么不走破產程序?中國過去搞的是計劃經濟,根本沒有破產法,1987年中國有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但適用范圍非常有限,破產法第二條規定,“本法適用于全民所有制企業”,對別的企業都不適用,硬要套用會有很多問題。后來,在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波之中,中國有一個金融機構———廣國投———走向破產,在此過程中,法院以及各方面司法人士做了很多工作進行補充和解釋,使破產法應用于金融企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也使得廣國投的破產得以執行。但規范性不強,絕大多數市場人士和金融機構不完全了解。

  法律界等各方面人士都認為中國必須盡快頒布新的破產法,立法部門也在積極做這方面的工作,破產法目前正在修訂之中。但對于銀行類金融機構破產是否納入新版破產法,目前尚存爭論,即金融機構破產法應放在新破產法之內,還是應該另起爐灶。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如果金融機構的破產能夠納入其中,這個問題就會解決得比較早,但在處理金融機構特殊性問題方面可能只是粗線條的;如果單獨起草銀行類金融機構破產法,需要再研究幾年,可能會等更長的時間,其間發生的關閉破產案例仍將缺乏規范程序。

  除了立法外,在司法和執法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表面上看破產很容易,但實際上破產法必然涉及重組(如,美國破產法第11章講的就是重組問題),破產過程中還涉及到收購兼并問題,因此破產案例的司法和執法專業性很強。但中國的司法體制是地方法院二審終結,某些地方法院在破產、重組、收購兼并領域存在專業人才不夠的問題,還有地方保護主義的問題。有人認為,應該有一個處理破產、重組、收購兼并的專業性法庭,這樣有可能把事情辦得更好。

  關于破產的再一個問題是在中國國有經濟改組改造較為困難時,原國家經貿委曾定了一個國有工業企業破產程序。對于這個破產程序中的受償順序,絕大多數金融界人士都不滿意,因為債權人的利益放得比較靠后,造成銀行貸款代替社會保障資金承擔責任,擴大了貸款損失。當然,現在情況不同了,這個程序應有可能得以改進。

  還有一個問題是,有問題的金融機構如何關閉?當然最好是在金融機構的凈資產完全損失掉之前就把它關掉,或兼并掉,這樣不會侵蝕居民儲蓄。但中國的情況是,在轉軌時期,很多金融機構承擔過政策性貸款,相當一部分金融機構的凈值本身就是負數。這些金融機構一旦關閉或破產,就會涉及到儲戶或投資者的損失及其補償問題。不補償會出現社會不穩定,同時會引起連鎖反應。但國家補償會帶來很大的道德風險,使市場和社會不對金融機構的質量和風險作出判斷和選擇,從而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約束力量。那么,因歷史包袱導致凈值為負的金融機構在關閉破產時究竟應由誰來補償?目前在中國仍是個難題。中國沒有存款保險制度,財政又困難,往往是中央銀行墊付。但不管是用財政的錢,還是用中央銀行的錢,都是不合理的,因為財政的錢是公共的,是納稅人的錢,中央銀行用錢本質上也是公眾存款。以后,隨著股權的多元化,會出現用公共資金為私營、外資金融機構的關閉承擔責任的問題,因此,補償的做法應改變。中央銀行承擔了維護整體金融穩定的責任,設立了金融穩定局,就必須考慮和研究這些事,同時也請大家討論應如何做?如何做好?如何能做到既保持金融穩定,又防范道德風險,使中國整個金融體系具備優勝劣汰的激勵機制,并能夠建立對變差的金融機構有效制約的機制?

  談到關閉和破產中的損失補償問題,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到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在世界多個國家中并不都很成功,搞得不好也有道德風險。為防止道德風險,存款保險公司有一系列選擇,比如保費可根據金融監管資產質量實行差別費率等。在中國,存款保險公司制度是下一步要考慮的事情,也是保持金融穩定和防范道德風險之間的一種平衡。如新設立存款保險公司,最開始收的保費數量可能會不夠,沒有能力對中國轉軌時期已經形成的質量差的金融機構進行賠付,因此,設立的存款保險公司一開始是要允許它借錢的。然而,我們面對的最主要的難題是,一些機構在過去的改革過程中因承擔政策性貸款而背上了歷史包袱,導致他們的質量問題,現在他們會抵制承擔按質量設定的存保費率。作為政府,就需要下決心,想辦法摘除這些金融機構因過去的政策性業務而背上的歷史包袱。這不僅涉及到解決這些機構的風險、提高他們的競爭力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今后體制的整體性問題。否則,存款保險制度會形同虛設,金融穩定和道德風險之間的平衡點也無法找到。還會演化出類似中國八十年代后期搞企業承包制時一對一討價還價的情況,那種體制是不可能有好結果的。

  無論是及時校正措施,還是實施關閉、破產,都需要充分發揮監管機構的作用。但監管機構再能干、再有能力,也還要依賴市場的選擇,我們必須加大市場約束的力量。當體制設置得當時,市場本身就是一種監管,市場上的儲蓄者、投資者通過貨幣“選票”給金融機構施加壓力,金融工具通過市場價格把不同金融產品和不同金融機構的潛在風險顯現出來。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對居民的存款(包括在證券公司的保證金)給予了高度的保護,當金融機構關閉或破產時,保證100%返還本金與正當利息。這種保證,對社會安定當然有好處,但這種“承諾”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逆向選擇,由此居民不去考慮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他可以選擇很差、甚至是不合法的金融機構去儲蓄、去投資,因為他知道政府會兜底。這就削弱了市場和社會的作用,造成了市場約束的缺失。因此,在保持金融穩定與防范道德風險之間,必須注意處理一個微妙的平衡關系,既不能因防范道德風險而影響了社會穩定,又不能因一味強調穩定而不顧道德風險,以致取代了市場約束的力量。

  今天講的這些,外國朋友可能覺得很初級,但我們的體制確實沒有理順,還沒有建立一種好的體制,沒有一種優勝劣汰、獎優罰劣的體制效應。中國有幾種說法,比如“鞭打快牛”、“人怕出名豬怕壯”、“槍打出頭鳥”,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此外,還有一些做法,如“一幫一、一對紅”,好的必須搭配一個壞的;公司上市“一拖一”,上市公司融到資要幫一個差的企業。這些問題都曾不同程度存在。從建立激勵機制、防范道德風險的角度來講,這些都是要不得的,也是在轉軌過程中必須認真對待并克服的。只有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我們才能真正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總之,我們必須給出這樣一個明確的信號:差的金融機構一定會受到懲罰和處置。要控制它們的擴張,甚至要把它們淘汰出局。只有這樣,才能有良好的財經紀律。做好這件事,我們必須處理好保持金融穩定與防范道德風險之間的關系,同時,要使儲蓄者和投資者參與進來,使他們知道自己承擔的風險,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以加強市場約束的力量。這種市場約束的力量與監管機構的監管以及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結合起來,共同打造出一個新局面,使我們既能保持金融穩定,又能防范道德風險。

  (此文根據作者在第五次亞洲論壇上的演講整理)

  相關報道:

  周小川:建立機制以把差的金融機構淘汰出局

  相關專題:

  中國人民銀行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周小川新聞 全部金融穩定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暴雨考驗北京交通
2003年審計報告
日本調查東海資源
第15屆世界艾滋病大會
2004高考錄取結果查詢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激戰 亞洲杯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