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升級推進南京商行上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3日 00:18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國際金融報記者 沈娟 發自上海、南京 預計最快在今年第四季度或者明年第一季度,南京商行將可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南京商行建設的一套超前新信息系統,盡管現階段看來有點“大馬拉小車”,但銀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戰略規劃已經包含在內了
如果不考慮上市的計劃,此次的IT建設硬件配置可能會低一些,IT架構可能也不會是現在的區域化結構 這個7月,被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賦予厚望的南京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南京商行)將如期完成其上市輔導,離真正成為中國城市商業銀行上市機構已經越來越近了。 7月8日,南京商行副行長周小祺向記者透露,預計最快在今年第四季度或者明年第一季度,該行將可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完成股票上市。 在南京商行為上市作出的種種努力中,記者了解到,該行還完成了銀行8年以來的一件大事。在基本上更新了使用了7年多的IT軟硬件設備之后,5月23日,該行啟動了一套全新的核心業務信息化系統,截至記者發稿之前新系統運行的50多天的時間里,系統運行良好,銀行科技部主任金東蘇非常欣慰地告訴記者。 在“沒有信息化,銀行就不能開門”的環境中,銀行的加速發展要求信息化系統不僅是簡單地跟上發展的步伐,對于南京商行來說,他們建設的更是一套超前的新信息系統,盡管現階段看來有點“大馬拉小車”,但是有關專家認為,銀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戰略規劃已經包含在內了。 新系統上線 2004年5月23日12點,在結束了從5月21日晚開始的40個小時的停業調整后,南京商行的柜員系統在這一刻全部調整為新的系統。這套基于聯想IT服務ebanking第四代金融綜合業務系統的架構在經過了將近一年的籌備、建設和實施后開始正式啟動。 7月8日,在新系統運行后的50多天后,南京商行科技部主任金東蘇告訴記者,新系統的運行總體來說很正常。而更讓金東蘇比較欣慰的是,面對新系統,全行的適應速度比預期的要好得多。新系統上線運行過后的三四天,銀行職員處理業務的時間就開始恢復正常,而就本來的保守估計,業務處理時間恢復正常大約需要半個月。 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銀行老職員在新系統上線50多天后仍然覺得:“現在的系統不如老系統好用。”對此,銀行的高層表示非常能夠理解:“畢竟,原來的系統已經用了7年多了。現在只用了50多天。” 那么銀行又是如何解決員工抱怨新系統不好用的問題呢?副行長周小祺也主管科技,他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要改是必然的,沒什么可商量的,這就是命令。” 也許,就是依靠這種斬釘截鐵的精神,南京商行在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的信息系統建設中也是領先了一步。 推倒重建 老的系統確實要改,但為什么要改?一定要全部推翻了重來嗎?到底要改成什么樣子呢?南京商行開始思考這一系列的問題是在2003年的4、5月份。 緊接著2003年6月,行里開始啟動上市進程,一方面堅定了更新信息系統的想法,另一方面,對于新系統的構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建行開始的1996年南京商行就開始建設信息化,周小祺認為,原先的信息化建設是簡單地根據業務需要來進行的計算機化,而這樣的做法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因此,摒棄原先的“拼拼湊湊”系統,南京商行非常堅決。加上原來的老硬件都為銀行服務了7年多了,也到了需要更新換代的時候了。 隨著銀行發展,老系統中一系列的問題也就逐漸暴露出來。周小祺坦言,一是數據集中的問題,以前所做的數據集中大多都只是部分集中,這顯然是不夠的;二是本外幣一體化的問題,老的架構是不支持的;三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問題,傳統的業務都是以賬戶為中心的,而以客戶為中心是銀行業發展的必然挑戰;再加上上市,要求銀行的信息化改造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當然,如果順利上市,南京商行希望能夠有能力突破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地區限制,把業務拓展到其他地區,他們需要構建的是一個區域性銀行的框架,而在信息系統上,必要的準備也就顯得十分重要。 完全拋棄了7年以來使用的“拼拼湊湊”的系統,在聯想IT服務的幫助下,南京商行重新對核心業務系統進行了全新改造。不光是軟件更新,很多硬件也做了更新。據了解,整個項目的投入不到2000萬元人民幣,硬件費用的更新是1100萬元左右,軟件則在400萬—500萬元。 大馬拉小車? 新的系統建成后,南京商行的領導并不否認,在現階段看來,目前的新系統確實有點“大馬拉小車”的感覺。 周小祺說,目前的系統,在硬件設備上是有富余的,在軟件功能上也尚未完全用全。但是基于對未來業務拓展的展望,周小祺認為這套新系統不完全是滿足今天的需要,他說:“我們對于新系統的要求是,5年內不要大動。” “雖然有些業務現在不能做,但是在新的系統里面,現在一定要支持。”這也是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很重要的思路。 周小祺也坦言,如果不考慮上市的計劃,此次的IT建設硬件配置可能會低一些,IT架構可能也不會是現在的區域化結構。但IT的改造重建工作是一定會展開的。 一直以來,信息化的專家都呼吁銀行業信息化建設一定要有戰略規劃,要在戰略規劃的指導下做些具體的工作。在南京商行的建設中,記者非常慶幸已經看到了這種意識。 記者還了解到,基于新系統的完成,南京商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即將推出;完成了此次核心業務的改造,諸如網上銀行、呼叫中心這樣的渠道建設也都在建設之中;在核心業務系統的基礎上,另一個管理系統的改造也在銀行的規劃中。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的“大馬拉小車”的新系統看來有很多用武之地,大馬并不愁沒有大車拉。 推崇外包理念 記者在南京商行的科技部了解到,科技部一共有30多人,他們服務的對象是1400人的銀行人員,所以金東蘇介紹說,這些人員除了維持IT系統的日常運行以外,只做一些接口和小型軟件的工作,銀行的大項目,大多都是通過外包處理的。 周小祺認為,銀行成立科技部之初,項目外包就是一個宗旨。“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我們沒有必要養那么多人。”周小祺如是說。 記者從聯想IT服務金融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李勁松那里了解到,在南京商行這個項目的規劃、實施過程中,聯想一個20多人的隊伍一直在為南京商行服務。 當然銀行業非常注重外包公司的經驗,聯想的ebanking第四代金融綜合業務系統在銀行業的一些成熟應用是南京商行非常看重的。周小祺也坦言:“我們不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許,并不是他缺乏冒險精神,因為對于銀行的信息化建設來說,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當然,南京商行在城市商業銀行中一些先進的經驗也給聯想IT服務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李勁松介紹到,在區域性銀行的架構設置上,在上市輔導期的特殊情況下,以及綜合柜員制、流程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都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2001年,國際金融公司(IFC)投資2.19億元人民幣(約折合2700萬美元)參股南京市商業銀行,以15%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三大股東。南京市商業銀行一度成為行業內外資投資額最高、持股比例最高的一家。 “明年的適當時間,南京市商業銀行將成為國內城市商業銀行中第一家上市機構。”2003年12月1日,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現場,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再度以贊賞的語氣提到了南京商行的名字。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7月13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