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哈佛亞洲商業會議簡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7日 15:37 新浪財經 | |||||||||
亞洲視角:一成不變的商務? 提要 哈佛亞洲商業會議(亞洲)(HABCIA)是由哈佛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聯合發起的研究亞洲及其商務環境的大型會議。HABCIA與其上層會議哈佛亞洲關系項目(HPAIR)一樣,都是哈佛
中心內容 哈佛亞洲商業會議(亞洲)由3個主要演講和2個小會構成。每個小會含3個座談小組,每個小組由3-5名發言人和一名組織者,組織者為哈佛商學院教員。小組主體由我們的內容策劃部和顧問族共同決定。 在六個不同的小組中,會議的一致核心主題為:1)分析亞洲經濟努力創造可持續性增長的過程中,某些行業所面臨的風險2)討論亞洲政府官員和商界領袖為抓住全球化機遇和迎接挑戰所擬戰略以及3)挖掘亞洲經濟平臺下的商業機會。 小組1:個人消費品:電子及通訊類 作為個人消費品討論系列的一部分,本小組集中研討中國以及亞洲的電子產品市場。首先本小組將討論通訊業在中國以及其潛在的“增值服務”的增長。類似Wi-Fi和3的技術將如何整合進該行業。基于互聯網的服務以及在線游戲何去何從?在現在條件以及在未來可能出現的飽和情況下,通訊企業的發展戰略如何?隨后,小組會集中研討電子行業。該行業在中國的優勢成長領域是什么?大型跨國企業如何與本土企業競爭?如何定位本土企業?同時該小組還會討論有關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分銷和市場營銷戰略等問題。 小組2: 媒體 本小組討論亞洲商務環境中媒體的作用。首先,小組對媒體是否可以成為一種持久性行業做出討論。在中國,國有的媒體行業將如何發展?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消費者市場是哪一塊?我們是否會在亞洲或亞洲各國看到更多的媒體公司進行合并?其次,小組研討媒體和商務的關系。媒體的發展將如何影響中國商務運作方式?媒體將如何影響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商務交易的透明化程度?這對金融和商業市場的發展起到何種關鍵性作用?第三,小組在預測媒體行業的前景基礎上探討國家及其與媒體的關系。未來的政治變動將對媒體行業產生何種影響?國外媒體的進入將如何影響對媒體行業的現行管制? 小組3: 消費者金融服務 本小組研究中國消費者金融服務的發展歷程。其中包括:發展中國家信用卡和債務市場,對金融結構相似的發達國家這兩種市場的比較,抵押貸款市場的發展,銀行和保險公司私有化及其上市,以及中國大面積的股票市場的發展。首先,小組研究發展中國家信用卡體系和債務市場的發展并對花旗和匯豐銀行做案例研究。這種發展應如何與亞洲發達國家的相似體系,例如日本和韓國,進行對比。其次,與信用債務相關的,小組也將對抵押貸款市場及其相關構成市場進行研究,例如汽車抵押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第三,小組將同時考慮正在進行中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私有化以及中國有結構的股票市場的發展。在建立這個金融框架中我們付出了哪些努力,在未來還應該做些什么?小組將對目前的金融環境和其發展潛力進一步分析理解。 小組4:技術與基礎設施 本小組將考察基礎設施的主要發展過程并指出流動的商業機會。首先,小組將分析亞洲地區歷史的和近代的基礎設施發展,并對未來基礎設施的定義和商業發展機會做出評價。然后小組將對亞洲地區成功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案例分析。這些案例應如何與歐洲和北美的項目進行比較?是否具有獨特的一面?基礎設施行業是否直接采用的西方模式?之后,小組將研討船舶、鐵路、航空以及新型的基礎設施領域:信息和商品流通領域-我們是否將在亞洲看到一個更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其中每個主要成員都將向哪個方向發展?本小組旨在將基礎設施行業模型化并對將來該行業中個人資本的發展做出預期。 小組5:個人消費品: 評價其發展歷史中的里程碑事件并對未來幾十年該行業的發展方向做出預測。首先,在食品和飲料行業,跨過公司已經在中國成功的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聲譽。這些公司采取了那些具體的戰略來搶灘中國以及亞洲的其他市場?這些戰略的運作相較與更成熟的歐美市場來說又那些不同?該小組將廣泛的探討這些運作的細節差異以及未來變化的空間。其次,小組還將討論奢侈品,或低需求彈性產品,比如化妝品和煙草制品。未來亞洲能為這些產品提供多大的市場?這些市場是否將只局限于大城市,能持續多久?小組將討論這些市場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商務和法制背景,由此涵蓋制造業和分銷網絡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 小組6:汽車業與能源 本小組研究中國的汽車行業以及與其相關的能源領域。正在崛起的合資企業、在中國的外國品牌的案例研究、本土的汽車公司及其擴張以及外企兼并本土企業的現象。首先,合資企業如何崛起,其所有權構成是否會延續?本土私營企業在該行業中起何種作用?討論過這個話題,小組將進一步針對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各個品牌做一個具體的案例分析。其次,小組集中研究本土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他們與外企相比是否具有競爭性,他們能否在消費者市場上搶得一塊天空?這些本土企業應采取哪些策略?中國是否將具有自己的本土品牌,象韓國和日本一樣?在本土企業發展過程中,國外所有權將發揮何種作用?最后,小組將探討中國以及亞洲的能源問題,探討本土以及國際能源/石油公司的角色與定位。這些行業會在亞洲復制其在世界其它市場所取得的成功么?亞洲具備機遇和手段來考慮新型能源么? 本小組的建立正是基于這些關鍵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