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2003年福建省企業集團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成績顯著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7日 13: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3年福建省企業集團以改革、創新為契機,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持續干旱等不利因素,加大優化重組力度,不斷向規模化、市場化邁進,運行質量良好,實力進一步增強,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效顯著,但存在問題值得關注。

    一、企業集團運營情況良好

進入伊妹兒的網絡豪宅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哪里可以免費發短信?

    1.優化重組力度加大,整體實力增強。我省企業集團加大兼并、重組力度,企業集團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如:廈門國際航空港集團有限公司收購重組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與龍巖冠豸山機場,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重組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等。同時,多數企業集團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廠房修建、設備購置、生產經營拓展等方面的力度。據省企調隊對我省年營業收入0.5億元以上的239家企業集團調查,239家企業集團2003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82.09億元,比上年增長85.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超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有15家,居前5位的是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福耀玻璃(資訊 行情 論壇)工業集團、恒安集團、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福建省煤炭工業集團。

    企業集團整體實力增強、資產規模擴大。2003年末,239家企業集團擁有1609家成員企業,擁有資產總額達1987.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5%,每一集團平均資產達83143萬元,比2002年末每家平均增加10646萬元,每一集團平均擁有6.7家成員企業。固定資產原價754.65億元,增長27.6%;無形資產56.04億元,增長82.9%;流動資產平均余額989.74億元,增長14.8%。資產超過5億元的有81家,其中資產10-50億元的有41家,50億元以上的有7家,居前五位的是廈門建發(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145.84億元)、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99.78億元)、福建省輕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69.46億元)、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64.61億元)、福建省煤炭工業集團(58.17億元)。

    2.資產經營能力提高,生產、效益大幅增長。企業集團積極發揮規模優勢,經濟效益大幅提升。2003年,239家企業集團共完成營業收入1417.34億元,比上年增長22.0%,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達1399.1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98.7%,比上年增長21.6%;實現利潤總額78.05億元,比上年增長47.2%,銷售利潤率達5.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工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批發零售業實現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55.8%、36.4%、53.9%、44.3%,受“非典”疫情影響,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宅和餐飲業,利潤大幅下滑。

    資產運營能力提高。2003年,239家企業集團的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利稅率、總資產報酬率分別為7.1%、5.4%、5.0%,分別比上年提高1.3、0.6、0.7個百分點。

    生產大幅增長。2003年,239家企業集團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37億元,增長94.7%;工業總產值826.09億元,增長22.6%;建筑業總產值98.37億元,增長32.5%;完成貨運總量12639萬噸,增長22.5%,客運總量6666萬噸,增長4.7%;外貿出口總額170696萬美元,增長3.9%。

    3.上繳稅金成為財政收入重要來源,職工收入穩步提高。2003年,239家企業集團共上繳稅金61.69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占全省財政總收入的11.2%。從業人員年末人數達44.81萬人,比上年增長6.2%,其中在崗職工增長7.4%。從業人員勞動報酬65.87億元,增長18.0%,在崗職工勞動報酬增長18.8%。企業集團從業人員勞動生產率達31.63萬元,比上年增加4.10萬元。

    4.科技實力壯大,創新成果顯著。一是研發隊伍壯大。2003年,239家企業集團共有研究開發人員7566人,增長17.6%,比在崗職工人數增速高10.2個百分點。研發人員占在崗職工的比重為1.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二是研發經費增加。239家企業集團全年共投入研究開發費用達8.26億元,比上年增長35.2%。三是研發實力增強。至2003年末,239家企業集團中已建立技術中心的有101家,占被調查企業的42.3%,技術中心設施、經費和人員基本能滿足需要的占80.2%。企業獲得新產品新技術的途徑,認同自主開發的占48.5%;認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的占34.3%;認同與院校科研機構聯合開發的占27.6%;認同接受技術成果轉讓的占15.5%。近三年來全省企業集團中有40家企業集團獲得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應用率達100%,另有5家獲得美國專利申請授權,100%的專利得到應用。四是科技成果轉化效益明顯。2003年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121.12億元,比上年增長29.8%,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8.0%上升至8.6%,提高了0.5個百分點。

    5.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發展潛力和實力增強。2003年,國有控股企業集團各項指標趨優,在企業集團做大做強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與其他控股企業集團相比,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發展潛力和實力顯現:(1)營業收入比重最大,增長速度最快。76家國有控股企業集團實現的營業收入占239家企業集團66.5%,增長速度比239家企業集團高出1.5個百分點,分別比19家集體控股、144家私營企業集團平均水平高4.3和4.4個百分點。(2)資本實現保值增值,資產負債率下降。國有控股企業集團資本保值增值率達123.0%,比私營企業集團的增幅高4.9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59.6%,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3)盈利能力增強,利稅大幅增長。國有控股企業集團實現利稅總額占239家企業集團的50.8%,比上年增長39.1%,較私營企業集團高31.5個百分點。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41.35億元,比上年增長64.6%。76家國有絕對控股企業集團中盈利比上年增長的33家,扭虧為盈的5家,減虧的10家。虧損面減少,整體盈利能力增強。

    二、企業集團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效顯著

    1.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

    一是實現了比較徹底的產權制度改革。239家企業集團中,有180家企業集團母公司已改為公司制企業,占239家企業集團的75.3%,其中母公司為國有獨資公司46家,占180家改制母公司的25.5%;其他有限責任公司107家,占59.4%;股份有限公司17家,占9.4%;中外合資和港澳臺合資企業10家,占5.5%。

    二是母子公司體制基本建立,母公司核心地位增強。239家企業集團中已經建立母子公司體制的集團有222家,占92.9%,有79家企業集團已執行合并報表制度。母公司的核心地位也進一步加強,有94.1%的集團母公司能夠對集團發展戰略進行統一決策,有83.7%的集團母公司能夠對集團重大投融資項目進行統一決策,79.1%集團母公司統一制定財務管理制度,45.6%的企業集團母公司統一科研開發,43.1%的企業集團母公司統一決策集團涉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項目。

    三是出資人進一步明確,基本可以行使權利。239家企業集團中,235家企業集團已明確了母公司出資人,企業集團子公司出資人已全部明確的有223家。在已明確出資人的235家集團母公司中,九成企業集團母公司能夠行使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權,近七成企業集團母公司可以行使選擇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六成企業集團母公司有收取資產收益的權力。

    四是法人治理結構逐步規范,并能發揮作用。239家企業集團母公司中,成立股東大會有125家,占調查集團的69.4%,成立董事會的有179家,占99.4%,其中69.8%的母公司董事會成員由出資人委派,設立獨立董事的有74家,占41.3%,成立監事會的有87家,占48.3%。母公司的總經理產生方式以董事會聘任為主要形式,占59.0%。七成以上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總經理都能夠行使《公司法》所賦予的各項主要權力。通過“新三會”的建立,企業的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相互獨立、相互制衡、相互協調的機制已基本形成。

    五是配套政策基本落實,多渠道增加企業資本金。近年來,我省為了扶持企業集團的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企業集團發展的配套政策,在構建良好的市場運作機制的同時,給予企業充分的經營自主權,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239家企業集團中,87.9%的集團擁有投資自主權,65.3%的集團擁有自營產品進出口權,64.4%的集團擁有對外擔保權,36.4%的集團擁有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動合作權,24.3%的集團擁有境外融資權,20.5%的集團擁有合并納稅權,但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集團內部成立財務公司。

    政府為了促進企業集團的發展,拓寬了企業集團增加資本金的渠道。239家企業集團中,有39家集團貸款轉投資增加國家資本金,31家集團由經營性基金劃轉為國家資本,24家集團通過地方政府撥改貸劃轉為國家資本,9家通過中央政府撥改貸劃轉國家資本金,另外還有4家通過債權轉股權增加國家資本金。

    2.企業集團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是企業集團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基本到位。239家企業集團中,84.1%企業集團與職工通過平等協商簽訂勞動合同、確定勞動關系;83.7%企業集團的內部管理人員已實行公開競聘、擇優錄用制度,企業內部已經形成能上能下的機制;78.2%企業集團改革用工制度,根據生產經營需要依法自主決定招聘職工,已經實現全員競爭上崗制度,形成職工能進能出的機制;69.0%企業集團已經打破傳統的“干部”和“工人”之間的界限,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隨著企業集團改革縱深發展,企業集團的社會保險意識不斷加強,2003年企業集團勞動待業保險費占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的比重為11.4%,其中有87.9%的集團公司已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二是分配制度不斷創新,多種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239家企業集團中,有213家企業集團實行崗位工資為主的工資制,占89.1%。與此同時,多種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新形式普遍推行。企業經營者實行年薪制的企業集團有109家,占45.6%;企業經營者持有股權、股票期權的企業集團有43家,占18.0%;實行科技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的企業集團有113家,占47.3%。此外,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和職工持股分配制等新穎的分配方式也在相當一部分企業集團施行,其比例分別為27.2%和8.0%。

    3.企業集團管理更為科學化。

    一是決策管理進一步科學化。隨著企業集團法人治理結構日臻完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管理制度已逐步形成。調查的239家企業集團中,88.3%企業集團摒棄了傳統的粗放式決策方式,確立了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制度,23.4%企業集團在擴張過程中開始嘗試更為科學有效的事業部制,66.1%企業集團對管理制度進行了創新,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很好和較好的認同率達91.1%。

    二是企業財務管理進一步規范化。調查的239家企業集團中,33.1%企業集團實行合并會計報表制度,53.1%企業集團實施財務總監委派制,74.9%企業集團實施預算管理制度,達到及時預警,合理控制經營風險,另有48.1%企業集團實行產權代表管理制度。

    三是企業集團管理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中國加入WTO后,ISO認證的意義進一步為企業集團所認識,多數企業集團踴躍認領國際通行證。調查的239家企業集團中,有167家企業集團主要產品(服務)已通過ISO9000-9004質量體系認證,占239家集團的69.9%。有48家企業集團主要產品(服務)通過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占20.1%,有43家企業集團主要產品(服務)還通過其他國際認證,占18.0%。

    四是企業管理初步實現信息化。隨著全球信息化發展進程的加快,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成為企業集團發展的必然趨勢。調查的239家企業集團中,有103家企業集團建立了自己的商業網站,占調查數的43.1%。

    三、企業集團運行中的問題與障礙

    從總體情況看,我省企業集團運營良好,已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但應當看到,我省企業集團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科技投入相對不足影響企業集團競爭力。

    國際企業界普遍認為,研究開發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5%以上才有競爭力,占2%僅夠維持,不足1%的企業則難以生存,而作為我省企業領頭羊的239家企業集團2003年研究開發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1.2%,有57.7%的企業集團沒有建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33.9%和33.5%的企業集團負責人認為“產品缺乏競爭力與科研開發能力弱”是影響集團生產經營的主要原因,研究開發投入不足影響了企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2.還有相當部分企業集團或成員企業經濟效益不理想。

    從2003年我省企業集團盈利情況看,利潤來源主要集中在幾家大企業集團。如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等13家企業集團共實現利潤48.49億元,占239家企業集團利潤總額的62.1%。有23家企業集團出現虧損,虧損面達13.4%。從集團內部各成員公司看,也有相當部分成員企業經濟效益不理想。如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盈利主要是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三鋼公司利潤占該集團利潤的85.9%,其屬下15家成員公司,有4家出現虧損。

    3.部分企業集團內部管理不規范。

    我省企業集團的母子公司框架初步形成,法人治理結構基本成立,但是,實際運作的規范化水平不高。據對239家企業集團經營者的問卷調查,分別有30.1%、21.3%企業集團負責人認為“缺乏對經營者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集團內部母公司體制不健全”是集團內部管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另外,有8.4%的企業集團認為產權管理部門職能弱,有18.8%的企業產權關系不順,無法按照產權關系對集團內的企業實行統一的專業化分工和結構調整,企業集團的整體優勢難以發揮。

    4.企業集團實施兼并、資產重組的主要障礙。

    一是資本市場、產權交易市場不健全。52.3%企業集團認為資本市場、產權交易市場不健全是影響企業集團實施兼并、資產重組的主要障礙。資本市場的不健全,將阻滯社會資源的配置和再配置,影響企業集團融資。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滯后,一方面使相當部分產權交易特別是公有資產的產權交易未能真正納入統一的市場軌道,效率不高。不是另一方面,使得大量存量資產難以獲得流動、重組的暢通渠道,不得不在低效率的領域僵滯。

    二是被兼并企業的銀行歷史欠帳難以處理。41.8%企業集團認為被兼并企業沉重的歷史債務也是影響企業集團實施資產重組的另一主要因素。據調查,一些企業集團在實施兼并重組過程中,往往將被兼并企業的優良資產吸納進來,而將其職工和其他不良資產剝離出去,從而引發如何合理處置不良資產,盤活存量資產的新問題。

    三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滯后。43.9%企業集團認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滯后已嚴重影響企業集團的兼并重組。我省企業集團以國有及控股企業集團為主,現行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職責不明,邊界不清,使得企業集團產權關系難以明晰,影響企業集團的兼并重組。

    四是無法安置被兼并企業的職工。36.9%企業集團認為安置被兼并企業的職工也是困擾企業集團兼并重組的一大障礙。被兼并企業多為瀕臨死亡沒有活力的企業,其冗員較多,在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如何選擇良好的社會消化途徑安置被兼并企業的職工,已是企業改革的關鍵。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福建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法文化年精彩紛呈
2003年審計報告
馬龍-白蘭度病逝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歐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國治理超限超載行動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青少年教育 網絡媽媽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