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外資試水醫藥分銷步履蹣跚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7日 09:09 中國經濟時報

  楊成志 本報記者 夏金彪

  根據中國的入世承諾,隨著醫藥分銷領域的逐步開放,國外的醫藥企業應該加緊以各種方式切入醫藥零售行業,中外資本對這一市場的爭奪應該日趨激烈。而在中國,外資卻按兵不動,遲遲不見有什么舉動。直到2003年5月16日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藥品經營企業永裕新興藥品公司才領到了“準生證”,而其最終正式營業是2003年12月11日,這一日子距中
進入伊妹兒的網絡豪宅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哪里可以免費發短信?
國政府承諾全面放開醫藥分銷領域的時間2004年12月11日恰好整整一年。

  對于喧鬧的中國藥品流通領域來說,幾年來一直就不缺少熱點,而外資為什么進入得這么緩慢慎重?

  外資進入藥品分銷“暗流”涌動

  雖然業界將2003年看成是外資進軍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的元年。但事實上,國內醫藥零售市場外資的“暗流”早已涌動。

  早在2002年初,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西門子德國泰克集團合作建立現代化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提前打響外資進入醫藥商業領域的“第一槍”,但有人說,這“第一槍”只是介入醫藥物流體系,還不是嚴格意義的外資進入藥品分銷領域。

  在2002年6月27日,海王星辰就與美國MedicineShoppe簽訂合作協議,花了100萬美元向MedicineShoppe購買了特許經營權,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市場啟動該公司的特許經營項目。海王星辰與MedicineShoppe的合作,是國內首家醫藥連鎖企業與國際醫藥零售巨頭之間以知識產權轉讓形式進行的合作。它既成功地避開了當時政策上尚未放開的外資進入醫藥零售業的“禁區”,又讓本土企業與外資進行了實質性合作。

  2003年元月24日,中國醫藥巨子三九企業集團與日本醫藥連鎖業“鼻祖”株式會社八九君澤在上海共同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雙方將在中國市場拓展醫藥連鎖產業。

  香港資本也在搶灘內地藥品零售市場。香港上市公司香港藥業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黃淑云表示,香港藥業將在未來的2年~3年內將祖國內地的連鎖店擴展到1000家以上,其中計劃在貴州省內增加到300家、東北地區200家、湖北省開設300家、華東地區300家。據悉,其他公司同外資的談判也正在悄悄進行。

  歐洲制藥行業聯盟代表團主席、賽諾菲圣德拉堡公司副總裁雷彬先生也曾明確表示,歐洲的藥品零售企業一定會進軍中國市場,但大多會采取合作的方式,合作對象就是有規模、有實力的國內零售企業。

  但直到2003年5月16日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藥品經營企業領到了“準生證”:經中國商務部批準,永裕新興藥品公司正式開始組建,隸屬于瑞士裕利集團的裕利醫藥公司與中國新興醫藥科技總公司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運作,終于揭開了合資公司的面紗,中外雙方股比為51∶49。外資才真正意義上第一次進入中國藥品分銷行業。

  外資擔心水土不服

  業界普遍認為,近3年,外資在醫藥零售業還掀不起“驚濤駭浪”。因為到2004年12月11日前,藥品分銷領域對外資的開放是有限制的開放:外資開辦連鎖藥店不能超過30家,也不能從事藥品批發業務。從宏觀上說,目前,我國在外資并購的實際操作上還有不少困難,如并購法律不健全、操作規程不明確、限制性政策仍較多等。此外,中國醫藥零售企業的盈利能力還有待進一步開發。麥肯錫北京分公司經理吳亦兵認為,國外很多藥品分銷零售企業對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的態度是“暫觀其變,蓄勢待發”。

  業內專家認為,外資進入中國藥品分銷業水土不服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中國物流系統落后,影響了外資進入這個領域。連鎖業的核心就是統一采購和物流配送,而這正是目前國內連鎖藥業的軟肋。北京醫保全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劉志民總經理認為:“國外的連鎖企業進入中國,也需要強大的物流。而目前。有效的大型物流中心并不多。”

  其次,在中國醫藥市場上,醫藥不分也影響了外資進入分銷業。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王錦霞認為,主要是中國的藥品零售市場前景不夠明朗。我國的醫藥還沒有分業,醫生一身兼二職,既開方又賣藥。目前中國的藥品85%都是通過醫生開處方賣給消費者的。因此,藥店開的再多,也沒有多少藥可賣。據統計,有相當一部分藥店還是虧損的。在這種情況下,外商怎么會輕易進來呢?王錦霞說,即使過了“過渡期”,也不會出現外資涌進的現象。事實上在前兩三年,中國剛剛入世時,就有好多西方國家的企業與中國企業談藥品分銷合作事宜,但是談來談去,也沒有一家外國企業跟我們國內企業合資。原因就在于我國的醫藥不分業。

  再次,外資進入中國藥品分銷業持觀望態度,還和中國的醫藥流通體制的不完善密切相關。“外商肯定要進來,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時間的快慢取決于我們的醫藥流通體制的改革進程。如果目前的局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外商只能持謹慎觀望的態度。“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朱長浩副會長指出,“決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一開放人家就呼啦涌進來了。恰恰相反,現在不是外資急于進來,而是我們的企業拼命地找外商來合作。”

  目前,浙江已經允許患者攜帶處方到藥店配藥。但是,有的醫院仍把處方變成了電子處方,患者根本看不到處方是什么,只好到藥房交款拿藥。還有的把藥品換成英文名,患者看不懂,藥店也看不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從今年7月1日開始,藥店沒有醫生的處方不準出售抗生素。藥店的藥品銷售面本來很狹窄,抗生素又被“切掉”了,藥店的日子將更不好過。國外醫生開出的處方,患者都要到藥店去買藥。一位業內人士評價到:“我們的藥店見不到患者的處方,處方藥怎么賣?只賣一點非處方藥,怎么能行呢?這樣的環境外商怎么會進來呢?”

  據了解,醫藥商業存在流通環節復雜、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得很厲害以及資金拖欠等諸多問題也是外資不敢輕易進入的重要原因。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法文化年精彩紛呈
2003年審計報告
馬龍-白蘭度病逝
建華企業家課堂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全國治理超限超載行動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青少年教育 網絡媽媽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