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資基金外方股東直接“入市”步伐加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7日 06:4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基金公司成為新一批QFII申請人中的主力 在以投資銀行為主導的首批QFII陸續獲得額度之際,中外合資基金的外方股東開始逐步加快了進場步伐,掀起了QFII申請的新一波熱浪。 目前已開業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招商基金和上投摩根富林明的外方股東或
據了解,不僅如此,目前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絕大多數的外方股東或集團成員都有申請QFII的意向。如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田仁燦就明確表示,公司董事會已經同意將QFII作為未來一段時間公司業務的重要工作。與之呼應,海富通的QFII申請據悉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與此同時,一些尚未進場的外資資產管理公司也在合資公司尚未建立之前,就考慮通過QFII這一直接投資方式登陸中國市場。在QFII制度推行初期,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資銀行以及花旗、匯豐等混業金融集團是絕對主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些機構有足夠的自有資金來進行試探性投資,與此同時,又可以通過為客戶提供新投資渠道而收取傭金,可謂一舉兩得。可以說,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筆進可攻,退可守的好買賣。 不過,從多家投資銀行均在第一次申請了5000萬美元的單家QFII額度下限這一行動不難看出,正是由于存在著A股市場整體風險偏高,投資品種缺乏等問題,因此,不管對自有資金的投資安全性,還是吸引客戶投資持續進入方面仍存在著一定壓力。此外,由于投資銀行經紀業務的利潤來源模式在于客戶交易產生的傭金,因此從本質上期待客戶的頻繁操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入的還是短線資金,對于市場的波動性有助推作用。 目前的QFII中,只有日興是資產管理公司,但其投資品種只限于中國國債。然而,在新一批申請人中,基金公司占了不小的比例。基金公司的業務模式決定了一旦其QFII資格申請成功,主要的進場模式將有別于先前的QFII,而主要通過基金渠道。這對于豐富QFII的主體多元化,引入更多的長期投資者顯然是很有幫助的。 不可否認,基金管理公司進軍QFII在具體操作上仍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壁壘,包括目前政策規定下的資金流動性問題,公募基金海外募集的法律問題等。不過,從一些QFII申請人處所了解的信息來看,國際投資者中還是存在投資中國的較大需求,目前的技術障礙并不妨礙其QFII業務的推進。從實際操作來看,通過對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部分客戶進行私募,在海外市場發行半封閉的基金是最可能的一個突破口。(上海證券報 記者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