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從優良資產入手推動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7日 01:30 證券時報

  資產證券化是一項以提高資產流動性和融資為目的的金融創新。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由于其信貸資產和負債在流動性和期限上的不匹配以及金融業的激烈競爭,使銀行內部存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迫切需求。

  一、資產證券化與信貸資產證券化

進入伊妹兒的網絡豪宅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哪里可以免費發短信?

  資產證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是一項以提高資產流動性和融資為目的的金融創新,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的現金流量的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重新分配風險與收益,再配以相應的信用擔保,最終以其為資產標的發行證券進行融資的技術和過程。

  二、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選擇

  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產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在我國推行信貸資產證券化,也是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客觀要求。但是,以何種信貸資產作為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的切入點是首要應考慮的問題。

  1、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理想對象

  資產證券化經歷了一個從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到非抵押債權資產證券化的過程。這一過程顯示,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特別是經濟金融化、證券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原來認為不適合證券化的資產也進入了證券化行列。從原則上講,只要借助于各種技術安排,提高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設立各種安全機制,提高信用,減少毀約和拖欠,穩定未來現金收入流,降低證券化資產的風險,能夠實現證券化的金融資產就會越來越多,以至于有人提出“資產證券化的范圍僅受想像力的限制”。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從歐美各國的實踐來看,到目前為止,已被證券化的資產種類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大類:一是抵押、擔保貸款,如居民住宅抵押貸款等;二是各種應收賬款,如信用卡應收賬款、轉賬卡應收賬款、應收賬款;三是各種有固定收入的貸款,如航空機票收入、收費公路或橋梁和其他公用設施收入等;四是各種商業貸款,如商業房地產貸款、各類工商企業貸款、汽車貸款等。

  國外的實踐表明,適于證券化的理想資產的特征是:

  1、可理解的信用特征;

  2、可預測的現金流量;

  3、平均償還期至少為一年;

  4、拖欠率和違約率低;

  5、完全分期攤還;

  6、多樣化的借款者;

  7、清算值高。

  很顯然,宜于進行證券化的資產的最關鍵或者說最基本的條件是該資產能夠帶來可預測的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對缺乏良好收益前景的資產進行證券化無異于緣木求魚。

  2、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資產選擇

  1、優良資產證券化的思考

  我們簡單地將商業銀行的資產分為優良資產和不良資產。優良資產是指資產按照協議使用,已經及時實現了到期的權益,并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保證未來權利和義務的實現,沒有其它可能影響資產信用的情況出現。

  優良資產本身意味著較高的信用和可預見的現金流,通過適當的組合和大量的資產,可以產生穩定的現金流。通過真實出售,可以獲得外界高級別的信用支持,實現信用增級。可以認為,采取適當的營銷策略,優良資產的證券化能夠順利進行。

  2、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思考

  自1999年4月以來我國相繼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將資產證券化作為處理不良資產的主要方法之一,標志著國家大規模處理不良資產的決心。但我國商業銀行20%左右的不良資產率,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因此,不良資產證券化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

  按照人民銀行2002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行的貸款五級分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貸款中,次級、可疑和損失可以歸于不良資產。損失是指義務主體不復存在或完全沒有履行義務的可能。可疑和次級是指存在或明顯將存在違約可能的資產,但未來仍有全部或部分收回權益的可能。次級相對可疑來說,流動性要好,保全的可能性大,違約程度輕。

  不良資產的證券化和優良資產證券化相比較,存在以下目前無法克服的困難:

  其一、如何處理損失

  資產證券化的核心在于解決資產的流動性問題,實質是對資產的收益、風險、流動性等的重新組合與分配,不會產生額外的收益,不能用來彌補損失或虧損,因此對于損失,資產證券化是無能為力的,損失必須通過核銷或其它方法處理。

  對于次級和可疑類,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處理這兩類貸款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損失。如果通過賬面價值處理,誰將承擔這種一定存在的損失?商業銀行不會承擔損失,因為資產證券化的核心是真實出售,證券對商業銀行沒有追索權。特設交易載體SPV作為一個特設機構,實際上相當于一個“空殼”公司,沒有能力承擔損失。外部擔保機構對于這種損失更加沒有動力承擔。

  另一種考慮是根據次級和可疑貸款的期望收益進行折價處理。但一方面,商業銀行根本不愿意折價處理,因為次級和可疑貸款以賬面價值掛在賬上時,不必確認損失;但如果在他們在位時確認損失,他們就可能會承擔部分責任,盡管最終總會追究責任,但只要不發生在他們任上就行了。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有動力掩蓋不良資產的資信狀況,通過一些處理減少賬面上的不良資產,把損失轉嫁出去,從一定意義上說存在道德風險。

  其二、不良資產的穩定現金流問題

  宜于證券化的資產最關鍵的條件或者最基本的條件,是該資產能夠帶來可預測的相對穩定的現金流,而銀行不良資產能否產生未來現金流或者產生多大的現金流就是一個疑問。按照我國商業銀行對不良貸款的認定方法,能夠按期付息的貸款都是正常貸款,是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自然不會被列入剝離范圍。列入剝離范圍的不良貸款中,損失貸款由于不可能產生現金流因而不可能證券化,有可能進行證券化的只是次級貸款和可疑貸款,但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因為體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長期“沉淀”,根本不可能產生現金流。可以說,不良資產本身就意味著存在極大的違約風險,現金流是極不穩定的,資產證券化其本質上只是一種交易手段而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風險而不可能消除風險,更不能挽回實際上已經形成的損失。

  其三、信用擔保問題

  資產證券化,尤其是不良資產的證券化,必須有信用擔保才能使該證券為市場投資者接受。由于銀行不良貸款已存在有明顯風險,因此擔保主體的尋找將極為困難,雖然國家財政在特定時期必須承擔保證責任,但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畢竟是有限的。

  其四、道德風險問題

  不良資產的處理,需要高超的技巧,但SPV沒有這種能力,也沒有相應的信息;不良資產和商業銀行有很大的關聯,但真實出售后,變得與它無關,它將不會花精力去處理有關問題,有時甚至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例如商業銀行可能要求債務人將用于歸還證券化資產的款項轉移到非證券化的資產上;商業銀行如果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處理不良資產,則對放貸質量也更加漠視,反而使不良資產有膨脹的危險;債務人原先可能為了不破壞與銀行的信任關系,盡力履行義務,現在權利義務關系轉到與之沒有關系的SPV上,債務人更有動力賴帳;如果投資者預期到這種情況,將不會購買這種證券,存在“逆選擇”問題。

  其五、商業銀行的“舊車市場”效應

  再考慮這樣一種情況:市場上同時存在兩種證券,一種為優良資產證券,一種為不良資產證券,因為信息是不對稱的,信息的披露也是有限的,投資者不能充分了解證券所依附的資產的資信狀況或者了解的成本很高,更重要的是可能存在虛假信息(這種現象中國尤為嚴重)。在一個劣質品充斥的市場里,根據著名的“舊車市場模型”,劣質產品將把優質產品趕出市場,但根據上面的分析,只制造劣質產品對商業銀行的意義不大,優質產品對商業銀行更有意義,因此商業銀行為了樹立只生產優質產品的聲譽,必須放棄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想法。

  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信息發送是重要的,一種發送信號的方法是盡量將那些成熟的、標準化的合同優先進行證券化,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三、我國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探討

  根據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四家資產管理公司(AMC)可以綜合運用催收、轉讓與出售、資產置換、債務重組及企業重組、債權轉股權、租賃、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手段處置接收的不良資產。為了提高回收率,已經開始運作的AMC把接收過來的企業債權大體上分三類處理:

  1、對既無還款意愿又無還款能力的企業(主要是中小客戶),采取破產清算進而核銷債權的方式一次性處理;

  2、對于有能力還款但不愿還款的企業,采取提起法律訴訟的方法,通過法律手段追回債權;

  3、對于愿意還款、但目前沒有能力還款的企業(大多數為這種企業),采取債轉股、分拆重組、行業重組、資產置換、債務置換等方法處置,其中國家經貿委推薦的技術先進、制度不存在問題、產品有市場,只是財務成本高的該類企業,采取債權轉股權的方法處理。

  在對上述三類企業債務的處理過程中,除資產證券化以外,其他幾種國家規定可以運用的手段都基本上已被或正在被資產管理公司采用。從目前的進展看,債轉股手段又是運用得最為普遍的。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處置中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接收的資產質量較差;

  ·誰來購買這些不良債權,目前國家對于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的投資范圍仍有嚴格限制;

  ·許多企業產權不明,債權債務關系不明確;

  ·擔保問題;

  ·政策不明確,如國有資產是否可以對外出售,是否允許民營資本介入的問題;

  ·法律環境問題,目前資產處置方面的立法空白,現行法律與國務院賦予AMC的權利不協調甚至相違背,地方法院對許多訴訟不受理;

  ·四家AMC分設并只收購和運作各自對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其企業對象必然出現重疊,使得這些公司之間存在不必要的競爭,加大了協調成本與難度;

  ·AMC按賬面價值收購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并且不對商業銀行具有追索權,使得商業銀行不關心或不支持AMC不良資產的處置。

  資產管理公司對不良資產的證券化或多或少地面臨著上述困難與問題,并因資產證券化是一新型的融資手段,還面臨著評級、定價、稅收、會計制度等一系列問題。所以,資產證券化這種已在發達國家運用的處置銀行不良資產的手段,目前還沒有被我國AMC派上用場。那么,即使我國開始逐漸運用這一金融創新手段,從理論和實踐來分析,也應該從銀行的優良資產入手。

  結 論

  資產證券化本質上是一種新型的、也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增強銀行資產流動性的手段,對解決商業銀行優良資產的流動性問題、轉換經營方式、分散經營風險、改善管理模式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資產證券化并不是解決銀行資產質量問題的“靈丹妙藥”,對于不良資產轉化的沒有可靠支付途徑、信用級別低的證券,即使有高超的營銷技巧,要使投資者有信心接受,也是困難重重的,而且其所產生的副作用必將影響規范的資產證券化市場的建立。

  所以,筆者認為,資產證券化的內在要求決定了不良資產的證券化有很大困難,中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首先應該是優良的信貸資產的證券化。

  資料鏈接

  國外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歷程和經驗

  從國際資本市場處置不良資產的經驗來看,因文化背景、制度模式、市場化程度、法律體系、不良資產的嚴重程度以及可供使用的資源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期運用不同的手段來處置銀行不良資產。在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過程中,證券化手段運用得并不多,成功得就更少。

  即便是公認的資產證券化程度很高的美國,被證券化的資產仍然主要是具有天然抵押物的住房、汽車等消費信貸資產。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儲蓄貸款銀行業(S&L)因為利率變動和內部管理不善而陷入清償危機。聯邦政府成立了清算信托公司RTC(ResolutionTrustCorp)對S&L進行重組和清算,以保護儲戶的利益和整個銀行系統的健康運行。在對S&L進行清算過程中,RTC把大批的S&L信貸資產通過證券化方式在銀行貸款二級市場上出售。然而,即使是美國這樣一個資產支持證券(ABS)市場規模廣大的資本市場中,RTC也只是把其中一部分信貸資產(具有較高質量的逾期住房按揭債權)予以證券化。在1989—1991年間,RTC下屬的融資機構RFC(ResolutionFundingCorp)雖然以政府信用擔保發行了300億美元的債務,但最后還是由聯邦政府通過RTC注入864億美元巨資才從根本上解決了S&L的不良資產問題。可以看出,美國運用資產證券化手段解決銀行不良資產獲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建立完善的資產證券化法律制度和具有極為發達的資本市場以及聯邦政府的適當支持,若以此來證明其他國家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可行性,顯然是缺乏普遍意義的。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法文化年精彩紛呈
2003年審計報告
馬龍-白蘭度病逝
建華企業家課堂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全國治理超限超載行動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青少年教育 網絡媽媽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